本学期实践周期间,传媒学院严宝平老师、陈丽君老师带着六名同学走进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龙窑村,驻村三天,深入基层记录了一百多小时的影像素材,通过14位村民的亲口讲述,用短视频拼接出六幅乡村文脉与乡村振兴的图景。金秋十月的大丰乡村,处处是丰收的景象,当最后一组镜头定格在村民坐在凉亭里与老党员笑谈过往时,一条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时代脉络在镜头里清晰显现。
作为深入田野里的专业课,口述历史有着展现时代脉搏的温度和力量,口述史不仅是面对面的采访,而是创造让陈述者说话的空间,并以此开启观察他背后历史与发展的更大视窗。这次创作根据龙窑村的历史与现状,团队析分出了六个主题,每个主题采访两到三位村民,这中间人物有所交集,织就了一幅表现乡村文化的,完整的从红色记忆到时代发展,从老一代党员引领到新一代建设者奋力前行的活力图景。

师生与村支部班子合影
以下是六部微短片的简单介绍,分别来自于参与制作的六位同学:



第一部:听见烽火岁月,刘欣怡
2024级影视制作专业学生
“我们龙窑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役,这里沉睡着很多英雄烈士”,龙窑村党部副书记束方宗,同时也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这样介绍到。龙窑村不远处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著名的七灶河伏击战。在狮子口胜利会师纪念馆,看着巍峨的纪念碑,我对英雄们的故事有了最深切的体会。在这里村小学老校长顾正安向我们做了详细地口述历史。村民智恒雨于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片子讲述了他作为汽车后勤兵的那些岁月,“战争是残酷的,没有牺牲哪来的和平和今日的新中国”,战争胜利了,国家安全了,这是老一辈烈士最大的心愿。通过这次拍摄深感到,如今吾辈肩负振兴中华重任,更应当传承抗战精神和烈士精神,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二部:丰收的守护者,狄文章
2024级影视制作专业学生
“以前靠天晒粮,雨季霉掉半仓谷子。”粮食烘干厂厂长顾元松在机器轰鸣声中提高嗓门。镜头掠过成排的银色烘干塔,最终落在他磨出老茧的手掌上。这双手,见证过稻谷在公路上发霉的心痛,也正是在2000年,他响应镇政府号召,倾尽五六百万投入八台烘干机。“当时就一个念头,不能再让乡亲们看老天爷脸色吃饭了!”如今,他的工厂日烘干量达250吨,覆盖本村乃至邻县农户。成本仅几分钱一斤,托举的却是千家万户稳稳的收成。热风滚滚,吹散的是粮食的湿气,更是农民眉间的愁云。顾元松抚摸着温热的塔壁,如同安抚一片沉甸甸的金色希望。这座轰鸣的厂房,已成为龙窑村现代农业最坚实的“定心丸”。
第三部:渔光漫小康,刘思彤
2024级影视制作专业学生
村书记邱信凤在鱼塘边向我们介绍时说“这以前是高铁留下的取土坑,现在是我们的聚宝盆”,摄制组通过无人机观察到连片的鱼塘井井有条地铺展在村野间,那是经过精心修整的标准化养殖场。紧挨着村子的高速公路也恰好成为水产养殖户们的“运输动脉”,极大地提高了水产品的运输效率,既保住了食材的鲜嫩口感,也进一步地节省了长途转运的额外成本。从村书记的鼓舞带领到养殖户们的辛勤付出,从曾经闲置的坑塘到如今造福村民的致富塘,铁路带来的交通红利与水产养殖的产业优势双向赋能,龙窑村的水产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产业链不断完善,让家家户户的收入节节攀升,日子越过越红火,稳稳踏上了产业兴旺的小康之路。



第四部:故土新檐 新居新梦,商爔尹
2024级影视制作专业学生
刚到村里的第一天,在村里收集空镜素材时,一对双胞胎被老人推着在社区溜达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果然这又是一个新居变迁的好故事。我们首先采访了这对双胞胎的爷爷顾振红。他讲述了家族三代的“双胞胎小传奇”:顾振红的两个哥哥都生了双胞胎,他却只育有独子顾海勇,没想到儿子参军入伍成为核潜艇兵,服役十二年后组建家庭,竟又生下一对双胞胎。凭借这份光荣的军旅经历与特殊的家族故事,家里还被评为“光荣家庭”。采访中,顾振红不仅聊了家族的变迁,还细数了龙窑村过去与现在的房屋差异,实实在在体现出时代发展带来的巨变。
第五部:乡邻医食暖,肖嫣然
2024级影视制作专业学生
服务了龙窑村四十多年的村医生姜寿洪感慨地回忆了他工作以来的环境变迁,“从前是简陋茅草房,如今中医诊疗设施齐全,变化大到不敢想”。今年是新社区建成第三年,拔罐、刮痧等中医服务落地扎根。返乡女大学生朱墨跟着姜寿洪等老医生手把手学习,在为长者们驱散病痛的同时,于躬身服务中体悟医者初心与助人之乐。社区里的长者食堂更是热闹非凡,老人笑着诉说他上午约着老友打牌消遣,中午就来食堂聚餐的幸福生活。舒适的环境、贴心的服务,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既有滋味又有温度,这,都是龙窑新社区绘就的一幅民生改善、邻里和睦的动人画卷。
第六部:脚下有土 心中有光,谭啸
2023级动画(游戏设计)专业学生
“党员应该为党为人民,不能谋私利。” 谈及党的建设,93岁的老党员石宝训拉开了话匣子。回忆了当年新四军与解放军一心为民,给年幼的石宝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中国刚成立之初,为了解决大丰地区涝灾频发的问题,由党员带头疏浚河网,从此这里变成了耕作的沃土。石宝训作为龙窑村的老书记,将这么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谈及现在的村书记时他说,“她为人民谋利益,什么事情都与我们商量。”作为龙窑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邱信凤在任职的5年来带领全村人攻坚克难,将龙窑村建成了现代化的美丽新农村。“这5年来,全村人待我像亲闺女一样。多亏了他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将龙窑村建成如此画面。”“爱党就是爱村,爱村就是爱党。把龙窑村建设好,就是党和人民布置给我的任务。”。
回校后,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后期工作,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对每一帧画面做到了近乎苛刻的调整。通过本次实践创作,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乡村发展中每一个参与者的付出与辛苦,更深切地体会到在乡村热土中深藏的绵延赓续的红色文化与党性传承。这既是一次深入的田野创作与专业实训,学生们掌握了更为扎实的拍摄与制作技能与技巧,同时也是一次开拓视野的思政教育,大家都表示未来将以更为饱满的创作热情,将专业能力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打造更具创新性和开拓性的艺术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