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暑期社会实践⑮|传媒学院“香墨永续”实践团金陵六朝古都文物调研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5-09-08 浏览次数:10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是青年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南京,这座承载着2500年建城史与450年建都史的六朝古都 ,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明孝陵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的瑰宝,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为深入挖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艺传媒学院动画系的同学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仰与热忱,走进了南京明孝陵博物馆、达摩洞、周园等地区,深入探索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与文物。作为动画系的学子,他们以画笔为媒介,以创意为驱动,充分发挥专业特色,用独特的动画视角开启了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传媒学院文物调研实践团由23级动画专业的10位同学组成,分别是:周奕安,徐静涵,崔玥,殷晨欢,丁胜楠,冯庆楠,陈奕嘉,郑明月,杨天怡,吕欣禾。


团队成员提前做好了调研,明确了调研目的,将实践研究聚焦于三个地区的展览馆和博物馆当下的痛点和难点,文物保护的阻碍,和大众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偏移等种种难点,并设计了针对明朝文物的认知调查问卷,了解大众对明朝历史的认知程度与兴趣点。





【达摩洞调研:古韵新风交响】


7月25日,实践团的第一站来到南京达摩洞实地考察核心区域,成员深入达摩古洞洞窟本体、周边摩崖石刻及配套展陈空间,观察文物现存状态、保护标识设置及游客动线规划,记录洞窟防水、防风化等基础保护措施。


队员们调研传承活化的方式:了解古洞通过主题展览、文化讲座、沉浸式光影秀等形式,解读达摩文化与文物价值的做法,收集其结合数字技术(如三维扫描建档)进行文物信息留存与展示的案例。






【周园探访:秘境盛览拾光】


7月28日,队员们踏入周园,仿佛步入一座六朝文物的立体宝库。馆内青瓷温润、石刻斑驳、陶俑生动,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古都南京的历史记忆。周园以专业保护为基石,恒温恒湿展柜隔绝外界环境干扰,防紫外线灯光守护文物色彩,部分展区还公示文物修复前后对比图,让保护过程可视化。









 最终之旅:

【调研明孝陵博物馆】


南京明孝陵博物馆,不仅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其新馆外观采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等元素,与周边的文化遗址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尽显“天人合一”的理念。馆内丰富的文物、生动的历史场景再现以及前沿的数字多媒体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明孝陵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价值。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探讨,就如何运用动画技术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展开深入思考。他们计划以动画短片、互动动画、虚拟现实动画和最新新产业AI的使用等多种形式,将明孝陵的历史故事、建筑特色、文化内涵进行创新性表达。比如,通过动画重现明孝陵建造的宏大场景,展现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用生动的角色形象演绎朱元璋的传奇一生,让历史人物跃然屏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般漫步在明孝陵的神道上,与石兽对话,与历史亲密接触。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成员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共着手设计了一系列电子数据化的,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化二创成果11件。

【二创制作:用电子形式传承文物】













此次参观多处南京的展览馆,是南艺传媒学院动画系学子们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一步。他们将以专业所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明孝陵的故事在动画的世界里绽放新的光彩,让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南艺学子的文化担当与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