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暑假社会实践⑫|青衿践岗亭,艺心映太湖:传媒学院实践团投身基层开展志愿服务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5-09-01 浏览次数:10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暑期传媒学院组建了“青衿践岗亭,艺心映太湖”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与对基层工作的崇高敬意,踏上无锡基层收费站志愿服务之旅,触摸时代脉动,体悟奉献真谛,让青春之光在平凡的岗位上淬炼、闪耀。



一、溯本求源:实践背景与目的



时代洪流奔腾不息,交通网络犹如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基层收费站,便是这动脉上不可或缺的枢纽与窗口,默默守护着道路的通达与服务的温度。


本次实践,我们深入这片“方寸岗亭”,旨在深入了解收费站日常工作流程与服务理念,通过志愿服务传递关怀,在劳动与奉献中砥砺品格,为未来投身社会建设夯基蓄力。




二、躬行践悟:实践过程掠影


岗亭探微:解码服务与文化


在无锡新区收费站管理员耿建明同志的引领下,我们开启了对这座“城市门户”的深度探访。从历史沿革到职责担当,从工作流程到精神内核,耿同志的讲解细致入微。我们驻足学习墙上的箴言,尤为深入地了解了特色品牌——“康乃馨服务站”。


它以“健康全周期 馨护女职工”为宗旨,整合职工书屋、心理咨询室等多元阵地,构筑起功能完备的温馨港湾,为女职工提供个性化、常态化的贴心服务。方寸岗亭,气象万千。此行,我们读懂了坚守背后的故事,也触摸到了服务文化跳动的脉搏。





洁净护航:汗水诠释责任


烈日当空,成员们拿起清洁工具,认真清扫收费站周边区域。汗水浸透衣衫,热情未曾消减。整洁的环境,归功于收费站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辛劳维护。俯身拾起的,不仅是落叶尘埃,更是对基层劳动者无声付出的理解与敬意。每一次挥动扫帚,都是青春汗水对责任担当的朴素诠释。



清凉传递:关怀温暖人心


骄阳似火,我们为收费站工作人员递上清凉的饮用水。一杯清水,盛满关怀;一个微笑,传递暖意。 工作者们接过水时舒展的笑颜,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短暂的交谈中,我们聆听到值守站台的艰辛,更感受到他们对职业的坚守与热爱。这平凡的馈赠,是心与心的靠近,让我们深刻体悟到:奉献,往往蕴藏于最朴素的举手投足间。





安全筑堤:知识守护平安路


适逢“安全生产月”,我们系统学习了安全生产知识,深刻领会其重要意义。随后,化身“安全宣传员”,结合精心准备的宣传册,向过往司机普及安全驾驶要点。耐心解答,细心叮咛,我们将知识的种子播撒,期盼每一位行路人都能将安全铭刻心间,让平安成为归途最亮的灯塔。




先锋对话:党建引领映初心


实践中,我们有幸采访了无锡新区收费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杜宇虹同志,以及收费班长、优秀党员周波同志。聆听他们讲述党建引领如何在基层沃土生根发芽,如何为平凡的收费工作注入强大的思想动能与组织保障。周班长分享的一线坚守故事,字字句句诠释着奉献的真谛与对岗位价值的深刻认同。


他们的身影,是矗立在岗位上的旗帜;他们的故事,是涤荡心灵的精神滋养,更坚定了我们服务基层、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




成员感悟


2024级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梁思源

作为镜头背后的眼睛,此次三下乡活动,我的职责是用相机记录活动全程,录制采访,捕捉瞬间。穿梭于车流扬起的尘灰与烈日之间,我捕捉到很多动人瞬间,递向收费站工作人员的清水、安全宣讲时实践组成员专注讲述的侧脸、垃圾分类时低低弯下的腰和满满一袋垃圾……每一次快门按下,都是一番新的感动。


采访站长时,透过取景框,我凝视的是一位基层守护者真实的心声吐露。那些朴素的讲述、被汗水浸透的衣领、沉稳坚定的语句与面容,都在我的镜头里沉淀为最动人的纪实诗篇。


回看素材,我感悟到我所记录的,并非只是几场活动或几段采访,而是我们实践组在这川流不息站口的珍贵回忆,烈日下坚守的敬意如何传递,信任如何在科普手册的递接中悄然生长,责任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焕发微光,镜头的记录给出答案。


2023级 人文与博物馆学院 艺术史论 高洋溢

此次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参观康乃馨服务站,了解到其对女职工的全方位关爱,这种人文关怀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看到基层工作对人的细致关怀。参与志愿服务和人文关怀活动,为过往司机送水、清理垃圾,体会到基层工作的不易,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能为他人带来温暖。通过采访和学习,对基层党建引领和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实践让我成长,也让我明白新时代青年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传递关爱,勇担社会责任。在未来,我会继续关注基层工作,努力奉献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024级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程方

车轮滚滚,川流不息。无锡新区收费站,这个城市脉搏跳动的节点,成为了我们南艺基层服务践行团此次“三下乡”的实践热土。作为队长,协调宣讲、学习、慰问、科普、分类、采访等纷繁板块,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沟通”是桥梁,“组织”是筋骨,“大局”是视野。这并非简单的任务叠加,而是一场关于理解、连接与传递的深刻实践。


有人问,短暂的“三下乡”能留下什么?我们留下的,是烈日下的一缕清凉慰藉,是司机手中紧握的一份安全提醒,是收费站工作人员故事里被倾听的回响,是分类桶前多一次正确的投放...正如群山会记住风的形状,长路会铭记足迹的重量。


我们选择在这川流不息的道口,留下点点心灯。它们或许微弱,但当暮色四合,车灯如星,总有人会循着这缕微光,找到更安全、更温暖、更有序的归途。




三硕果撷英:实践成果与回响


实践之旅虽已落幕,思考与创作的涟漪仍在荡漾。我们以艺术为笔,以实践为墨,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精心淬炼为一系列丰硕成果,力求将基层的脉动、奉献的温度与青春的思考传递给更广阔的天地。

《青衿践岗亭:传媒学院学生三下乡交通基层服务实践报告》



深度沉淀,凝练思考:

我们系统梳理实践见闻与调研数据,结合专业视角,深入剖析收费站的服务模式、文化内核、党建赋能及基层治理智慧。报告不仅记录实践足迹,更尝试提炼可供借鉴的“收费站经验”,为理解新时代基层服务窗口建设提供青年视角。

(作者:高洋溢,梁思源)



“艺心·印迹”主题系列海报

   镜头定格,艺术传情:

发挥专业所长,我们创作了以“坚守”、“服务”、“温度”、“安全”为核心意象的主题海报。方寸之间,光影流转: 或是晨曦微光映衬着收费员专注的侧影,或是志愿者递水瞬间的笑容定格,或是安全标语与道路延伸线的视觉交汇……海报艺术化再现实践中的动人瞬间,让平凡岗位的光彩跃然纸上,引发共鸣。

(作者:陈丘泽,马一鸣,钮培家,顾梓晴)





我们精心策划并制作了纪实短片,镜头穿梭于岗亭内外,记录下从黎明破晓到星月交辉的收费站日常。影片不仅展现了严谨高效的工作流程,更捕捉了工作人员的真情流露、志愿服务的暖心互动以及司机们的匆匆背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与动人的叙事节奏,短片力求还原基层岗位的鲜活质感,让“康乃馨服务”的馨香、“安全守护”的坚定穿越屏幕,直抵人心。(作者:黄怡静,梁思源,胡蝶,程方)


结语——行经之处 皆有回响




当窗口守望晨曦,当站台点亮长夜,

我们以躬身之姿——

埋下责任的星火,传递关怀的温度。

总有一种改变悄然生长:

是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是艺术对生活的温柔注解。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川流不息的征途上,

我们以青春为笔,

在大地扉页写下最炽热的注脚——

关于信仰,关于抵达,

关于千万种可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