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洪泽湖畔悄然发生。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艺泽湖畔”社会实践团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对现代活力的向往,奔赴洪泽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实践。从非遗草编的指尖匠心,到百年羊肉的美食烟火,再到绿茵场上的青春呐喊——让我们跟随团队的脚步,共同见证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一站:非遗草编
第一站,团队去拜访了草编的非遗传承人,董风老师。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草编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做,故草编工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为了使作品流传的经久长远,制作者逐步利用彩带代替植物叶。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董风老师13岁便开始跟哥哥学了一些简单的草编,曾经为了生计,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景区摆摊,同时也学到了各地的草编技艺,并形成其独有的草编技艺风格,其作品技艺被列入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成员在董风老师的耐心讲解与指导下,了解了草编的基本制作过程,体会了草编千变万化的神奇魅力。
第二站:美食与足球
第二站,团队来到了黄集街道,这里的黄集羊肉十分出名。黄集羊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烹饪技艺被列为淮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古镇羊杂、白玉羊子等被评为“江苏名菜”,黄集羊肉入选江苏十大地标羊肉,黄集街道也被评为江苏羊肉美食之乡和江苏省地标美食原产地称号。黄集街道将苏超与羊肉结合,让大家边吃羊肉边看苏超。团队成员也在现场感受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美食"跨界体验。
团队成员心得:在短短几天的探访中,我们不仅了解了草编的基本技巧,感受了足球比赛的激情,品尝了地道的美食,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感受到了匠人精神的难能可贵。
董风老师用60年坚守一门手艺,黄集羊肉用百年传承一道美味,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内心的坚守。而在足球场上,我们看到的是现代人对生活的热情和释放。
这种传统与现代、静谧与激情、手艺与美食的碰撞,也许正是这次旅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我们将带着这份独特的洞察与感悟,继续肩负起传媒人的责任,用我们的镜头与笔触,让更多的传统瑰宝被看见,让更多的地方故事被传扬。青春不散场,实践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