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犹如一股蓬勃的春风,吹拂着电影工业的各个角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为了更好地探讨新技术如何赋能电影创作的未来之路,2024年11月10日上午10:30,由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主办的主题讲座《高科技赋能下电影工业发展的“热运行”和“冷思考”》在南京艺术学院数智科创中心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特别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胡智锋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许波主持。
胡智锋教授在讲座中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大趋势,对高科技赋能下电影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首先从数字化技术对电影工业的影响切入,系统性地分析了数字化对电影生产流程带来的变革。他指出,数字化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精确性,不仅使得影像处理更加细致入微,还显著提高了影视作品的画质稳定性。然而,胡教授也敏锐地捕捉到,随着“数转胶”现象的兴起,电影业界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开始重新重视胶片的独特艺术质感和收藏价值,这一现象无疑是对数字化浪潮中的冷静反思。
接下来,胡教授深入探讨了电影的网络化演进,分析了从线下影院到线上平台的转变对电影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他指出,伴随着电影线上购票、网络影评社区的蓬勃发展,电影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便捷。然而,随着流量导向的评价体系逐渐主导市场,传统电影的艺术表达和文化深度却日益被边缘化。胡教授强调,虽然大数据和精准营销让电影市场更为广阔,但也导致内容趋同化,快餐化的创作倾向无疑削弱了电影的多样性。
随后,胡教授重点讲述了智能化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他以实际案例说明,人工智能(AI)不仅能显著提升影视制作的效率,还能辅助编剧和导演进行剧本创作、特效设计等。然而,胡教授也指出,AI生成的内容往往缺乏灵性与情感,创意同质化的问题难以避免。在胡教授看来,电影艺术的核心在于人类创作者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这些恰恰是智能化技术难以替代的。
在讲座尾声的总结中,胡智锋教授对电影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思考。他表示,尽管高科技的介入为电影行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伦理思考。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是否会导致电影逐渐丧失原有的艺术魅力?如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持对人文精神的尊重,是每一个电影从业者和学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教授在讲座结束后对胡智锋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高度肯定了此次讲座对促进学术交流和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场讲座,师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高科技对电影工业发展的影响,还对未来的创作道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胡智锋教授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为年轻一代的电影创作者指明了方向,鼓励他们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上探索更多可能性。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南京艺术学院在影视艺术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也为传媒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未来在电影创作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