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暑期社会实践⑲|垃圾分类青年行,共筑绿色古林境——传媒学院“艺”启环保实践团环保行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4-09-06 浏览次数:10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号召,提高当代青年的环保意识,进一步调查了解公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态度,传媒学院学子积极响应时代号召,组建了传媒学院“艺”启环保实践团,在南京市鼓楼区古林公园开展以“垃圾分类青年行,共筑绿色古林境”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_I6A1949.JPG


一、活动背景


此次活动团队秉承“以艺术之名,行环保之实”的宗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另外,团队还组织了一场“提升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与技能”的公益活动,设计了原创公益海报,深入古林公园,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


二、团队介绍


传媒学院“艺”启环保实践团的成员来自影视摄影与制作和摄影两大专业,团队成员携手并进,将专业技能与环保热情完美融合,共同策划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公益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环保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艺术与环保深度碰撞的创新实践。



三、活动过程


此次传媒学院“艺”启环保实践团的社会实践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捡垃圾志愿活动、问卷调查和环保海报设计制作。


1、捡垃圾志愿活动

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共分成4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名负责人和1名志愿者,古林公园在活动地点设立了垃圾分类桶,同时也标明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接下来,志愿者们手持垃圾袋和手套,沿着指定的路线捡拾垃圾,看到有人想要扔垃圾,也会引导人们将垃圾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这项实践内容让团队通过捡垃圾的志愿活动,践行作为青年的青春使命,提升责任意识,也通过行动更好地呼吁大家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2、调查问卷调研活动

实践团设计了一份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目的是通过线下设立摊位发放问卷和线上调研问卷的形式,邀请身边的同学、老师、古林公园过往的社区居民填写问卷,来达到充分了解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和认知。为了让问卷更具真实性,志愿者们也对环卫工作者进行调研,面对面地向居民解释问卷内容,引导他们填写问卷,在活动结束后,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


8.jpg


四、活动产出


传媒学院“艺”启环保实践团此次共制作了宣传海报、传单共10张以及环保实践视频1部。设计内容围绕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两个主题进行设计。

以下是部分志愿者的设计作品以及创作理念:


垃圾1.jpg


作者:徐梓阳


创作理念:该海报通过直观的图像与简洁的文字,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其环保意义传递给大众。海报设计者希望观者能够从中认识到,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小行动,如正确分类垃圾,都能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绿色背景的地球图案,象征着纯净与和谐的自然环境,而周围的垃圾则让人不禁反思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伤害。这种对比手法旨在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思考并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作者:徐梓阳


创作理念:本海报创作以垃圾分类为核心主题,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直观的艺术表达,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青春助力”不仅是对年轻人的呼唤,更是对青春活力的颂扬。在创作中,我们注重艺术与实用的结合,垃圾箱、地球仪等元素的运用,既具有艺术美感,又紧贴生活实际,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的必要性。中央艺术公园作为特定地点的名称,为我们的创作增添了浓厚的地方特色。我们尝试将地方文化与环保理念相融合,通过艺术作品展现该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递出环保的普遍价值。



作者:徐梓阳


创作理念:该创作以“垃圾分类”为核心主题,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了不同种类的垃圾应当如何正确分类,旨在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图中采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来代表不同的垃圾类型,这种设计不仅色彩鲜明、吸引眼球,还能有效区分各种垃圾,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展示垃圾分类的过程,该创作旨在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从而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信息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该创作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图形和文字说明,避免了复杂晦涩的表达方式,使得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轻松理解并参与其中。



作者:戴宇


创作理念:该设计主要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展开,海报中使用了两个卡通人物和一个黄色的垃圾桶作为主要元素,这些元素都带有鲜明的色彩和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垃圾分类的场景。卡通人物的形象设计既有趣又易于被观众接受,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插画不仅具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教育意义。它向观众传达了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和环保知识,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这种方式有助于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更加广泛的环保共识。



作者:戴宇


创作理念:作品的核心在于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认识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性。通过这一理念,作品希望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激发他们采取行动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作品通过描绘一个拥抱地球的场景来直观地表达这一理念。这种表现手法不仅富有视觉冲击力,还传达了一种温暖、关爱和积极的信息。它让人们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联系,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五、团队感悟


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徐静怡:

参与本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我主要负责摄影部分,通过镜头捕捉到了许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生动瞬间。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活动的精彩,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环保行动的每一份努力都是那么珍贵。我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美的展现,更是传递正能量、唤醒人们环保意识的重要工具。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用摄影为环保发声的决心。此外,我还担任了视频制作的角色。通过剪辑和制作视频,我将活动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呈现在了更多人面前。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与环保之间的紧密联系。视频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了我们对环保的热爱与期待。


传媒学院摄影专业顾易桐:

此次我主要负责的是进行现场的问卷调查。与市民们的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有些市民对垃圾分类还存在疑惑和误解,但通过我们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他们逐渐了解并接受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这种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让我深感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成为环保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薛烁:

在这次活动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努力,共同解决问题,享受到了团队协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环保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