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传媒资讯  传媒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 ⑧| 探艺术乡韵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27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夏日的阳光洒满南京六合的田野,来自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一支研究生团队——“乡韵传声筒”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这里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他们来自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摄影艺术和广播电视等专业,满怀着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与助力南京市六合区乡村文化发展的热情,深入探索研究了六合农民画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地考察,探艺术乡韵


13名团队成员的脚步踏遍了六合区冶山街道的农民画美术馆和画家村,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了六合农民画的每一个细节,并积极地研讨进一步扩大六合农民画的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方式方法。然而,经过调研,他们发现六合农民画目前的宣传矩阵已较为完善,未来发展规划清晰,创新和突破似乎成为了难题。


六合冶山街道的农民画美术馆


在走访冶山街道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冶山的独居老人数目较大,物质生活困难、精神生活匮乏的独居老人也不在少数。同时,冶山的农民画画家也大多是老人,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在闲时进行艺术创作,不仅能为他们带来经济收入,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于是,团队将目光转向了当地的独居老人——以南京圆梦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南京市独居老人精神关爱项目中,深入挖掘老人问题,试图跳出六合农民画普及的框架,以六合农民画为梯,着眼于六合人民的现实需求,让民俗去惠及民生。


团队第一次探访老人


聚焦老人,寻赋能之路


以六合区独居老人探访活动为载体,团队成员们再一次深入六合。在兢兢业业完成老人走访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将团队工作的重点从实践学习转到了主题创作上。他们倾听老人讲述关于六合的记忆,向农民画创作者们交流取经。对此,团队负责人黄馨同学是这样说的:“我们探访的对象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独居老人大多都在六合生活了几十年以上,甚至有很多是土生土长的六合人,这对我们了解六合当地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的帮助太大了。他们的智慧与经验,给了我们的艺术创作非常多的灵感。”


团队成员在老人家中与老人合照


团队成员李嘉能以六合独居老人为原型创作的写实油画


最终,团队完成了一组描绘六合自然景观的新式“农民画”——主题为六合之春、夏、秋、冬的四幅手绘作品。作品参照了六合农民画秀丽而又大胆的典型风格,并在题材、构图、色彩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改造,让传统文化与民俗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年轻群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一批纸扇扇面设计图


公益义卖,形成良性循环


7月下旬,团队酝酿将四幅作品进一步设计为文创纸扇的图案,并将纸扇投放在圆梦公益的义卖摊位上。他们希望能用文创义卖的形式丰富六合农民画的宣传矩阵,收入所得则全部捐赠六合老人精神关爱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第一批纸扇样品


圆梦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王玮老师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后,毫不犹豫地给予了鼓励与支持。8月初,第一批打样的16把文创纸扇出炉了。8月10日,在圆梦公益主办的金陵style七夕汉服节活动中,纸扇以12.8元的单价全部售出,并收获了众多青年人以及在校中小学生的关注。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义卖试点,更是一次文化宣传与公益行动的完美结合。


8月10日义卖现场


王玮老师说道:“我们中心从疫情开始之后就资金紧缺,因此采用义卖的形式为独居老人精神关爱项目筹集爱心善款。纸扇的第一笔盈利虽少,也已全部汇入了六合区的独居老人走访的资金中。这让我们看到了校地共建的更多可能。”


公益课堂,乡韵传承“从娃娃抓起”



义卖试点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文创纸扇意外地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很多热爱画画的小朋友,对纸扇更加感兴趣。试点结束之后,团队成员开始协调将文创纸扇在各个义卖点位进行广泛投放。同时,圆梦志愿者服务中心妇女联合会联合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党委,开始和团队商讨在中央门街道选择一个社区为孩子们办一场公益课堂。


身着汉服的小朋友开心地和纸扇合影


团队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画扇,创作属于自己的农民画纸扇。最终,公益课堂以亲子活动的形式展开,团队成员先面向小朋友和家长朋友进行六合农民画主题宣讲,讲解六合农民画的历史沿袭、形式与风格、创作题材和手法等,再提供给小朋友们丙烯画笔、宣纸团扇和草稿纸等工具,带领志愿者一起手把手指导小朋友们画农民画。


团队成员黄馨正在宣讲


小朋友正在专心创作


团队成员肖炜对小朋友进行指导


活动通知一经发出,就有十余位小朋友积极响应,报名参加这次“农民画教学体验营”。课堂上,小朋友们反响热烈,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公开课结束之后,每位小朋友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纸扇,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关于农民画的知识。


团队成员黄馨正在宣讲


结语

“乡韵传声筒”团队的实践活动,层次丰富、行动扎实,做到了“为六合人民办实事,为六合农民画增影响”,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乡村振兴使命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他们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冲刷着传统的河床,让文化的种子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每个起点都蕴藏着无限可能。只要心中有光,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