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传媒资讯  传媒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⑭|溯回江南水韵,共绘传承锦章 ——传媒学院“蓝色河流”运河寻访小队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4-09-03 浏览次数:39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文化艺术正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乡建”成为近年来的文化热点。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深入基层时,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建设及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寄予厚望。“艺术乡建”作为乡村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产物,是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塑造物质空间和文化场景,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深远影响。


       秉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艺术赋能乡村的宗旨,为进一步挖掘乡村特有的文化,为“艺术乡建”贡献力量,传媒学院学生积极践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初心使命。摄影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共8位同学组成“蓝色河流”运河记忆实践团,以“共生”为核心,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采访,以“运河记忆”为切入点,以具象现实和意象表达为基础,以蓝晒影像为呈现方式,意图重新展现江南运河记忆和村落文化,探讨摄影在乡村文化认同建构中的作用。

活动背景


       运河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今年,我们迎来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蓝色河流”团队始终坚守“将艺术带入乡村”的核心理念,以真实的运河周边环境和人们心中的运河意象为两条主线,进行调查与创作,引入摄影领域的蓝晒技术及最新的AI技术,使得江南运河的艺术化展现成为可能。团队致力于通过传统手工艺术介入运河沿岸村落的文化保护,同时普及蓝晒手工影像,将文化记忆与传统手工艺术相结合,探索摄影手工影像在参与式乡村建设中的新路径。在暑假期间,团队成员们对位于江南地区的运河周边的一些乡村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了解运河的变迁历史、运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于运河未来的美好期望。


活动过程


01.png


乡村走访


       为了深入了解江南运河周边的真实状况,团队成员在运河畔的采菱村和曲阳村进行实地调研。岁月流转,时代更迭,运河沿岸的某些区域仍旧保留着古老的乡村风貌,而其他一些地方已经转型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


       成员们漫步于江南运河畔一条条宁静而悠长的乡村小路上,共同探索着这片充满自然韵味与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真实的江南运河周边或许并不如人们想象中一般遍布白墙黑瓦,而是藏在朴素的乡村路边。据村民介绍,这条运河的分支曾一度被视为村落的母亲河,哺育了无数村民。


02.png

运河记忆问卷调查


03.png

居民访后留言


04.png

乡村群像





团队成员运用相机将这些透露着质朴而坚韧的生命力的建筑记录下来,注重光比的控制,加深明暗对比,以凸显这份年代感。







除了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江南运河畔也发展起了一些新的景点与历史文化街区,更满足人们对于运河“白墙黑瓦青砖路,小桥流水有人家”的想象。为了贴合人们对运河的主观感受,后天建造的景点建筑在运河边矗立,既保留了江南水乡的传统韵味,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藏于高楼之间。


活动产出


本次实践活动具体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涉及问卷的设计与数据统计,重点按照人们有无在运河畔的生活经历进行区分,通过问卷,我们收集了人们对运河及其生活方式的想象,以及对运河真实历史面貌的认知,同时探讨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成长经历;第二部分,我们进行了江南运河畔实地考察及视频拍摄;第三部分结合问卷调查所收集的对运河意向的描述,生成并制作影像书图像、蓝晒图像,最终设计并装订成手工书;第四部分进行“蓝色河流”线上展厅模拟分区及设计。

本次活动共产出手工影像书1本,宣传短片2部,线上虚拟展厅平面图1份。


手工书书法题字


手工书设计


14.png

手工书制作


手工书是用蓝晒古典工艺制作,内容主要从四个纬度进行运河记忆的重述,分别为:童真梦境、时光残骸、热恋运河、再归净土。


15.png






手工书实物模拟图


短片是一首影像的意象诗,集合了运河畔居民的原声、实地样貌、风景、生活物件等等,在构图和景别的选用上讲求艺术化的美感,蒙太奇的运用使得种种元素和谐统一,彰显江南运河畔生活的古朴与诗意。



《迷诗运河》视频截图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意外采访到了一位非遗传承人——常州白氏留青竹刻传承人白雪飞老师。在交谈过程中,我们也明白了非遗文化传承的处境与问题。



《传家:白氏留青竹刻》视频截图


数字展厅是在手工书内页的基础上,为了有更多元的呈现形式与传播效果而设计制作的,将摄影中的构图、光影合理组合规划进数字展厅的视觉效果,使数字技术更好地与古典工艺相融合。


数字展厅设计




虚拟展厅



28.png






理解与感悟:


通过对于江南运河两岸的实地考察,“蓝色河流”团队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运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底蕴。同时,作为新时代的传媒学子,更加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传媒学院摄影系吴辰璨: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走访了多位运河沿岸的居民,听他们讲述运河的故事,感受那份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怀。通过这些交流,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水道,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去挖掘、整理、传播这些文化瑰宝,让更多的人了解运河、热爱运河、保护运河。


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黄怡函 :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不仅亲眼见证了江南运河的壮丽与魅力,更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服务社会、传承文化。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局之中。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江南运河文化的璀璨光芒必将照耀更加广阔的天地。


传媒学院摄影系顾易桐:

在学习和宣传江南运河文化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保留历史的遗迹,更重要的是让这些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感受它。我们通过视频制作、影像书制作等多种形式,努力将运河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看到他们对运河文化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与热爱,我更加坚定了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的决心。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创作的延伸,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触动与觉醒。只有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焕发新生、熠熠生辉才能真正实现其传承与发展。运河之蓝,是柔美、是雄浑、是生生不息,让我们运用传媒的创意与力量,为世界增添亮丽的色彩,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