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下午13时,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2020级动画系外出采风绘画成果展开幕式于传媒学院展厅如期举行。副院长周剑及动画专业教师和同学们参加了开幕式。
2023年3月24日到4月2日,任课教师刘若一以及动画系教师张迅、于杰带领2020级动画系学生赴甘肃、青海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写生,这是同学们入校以来的第一次外出采风实践。大西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了同学们脑海中无数的创意火花。在卡漫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西北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集体活动,更是对学生的感受采集与转化能力的一次启发之旅。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动画系20级数字漫画课程调研汇报展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imation Department 20-level outing achievement exhibition
策展人:南艺本科20级动画系全体学生
Curators/Exhibitors:All students of the 20th grade animation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
展览日期Duration:2024|4.3.-4.10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地下一楼展厅
Venue: Exhibition Hall, Ground Floor Media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主办: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Host:
Media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承办Organizer:
南京艺术学院动画系 Animation Department of NUA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来呈现课程设置的思路与逻辑。
一、文脉渊源
沈逸千,一九三二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其后得良机反复走访西北,在时代漫画、大公报、良友画报等报刊发表漫画速写,以写生记者闻名。西北的壮阔景观、战时气氛、异质民风给成长于江南的沈逸千充足营养体认文化身份、国族处境和时代关切。此处展示大公报一九三七为其编辑出版之写生集选作。如今时过境迁,呼喊保家卫国之急迫已不在,但借助自然伟力,文化遗产,启迪灵感激活文化基因之需犹存。
二、采集感觉
创作大致由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天赋(感受力和经历)、创作观念和技巧、契机。学校教育主要在观念和技巧部分发力,其他两者就看天吃饭。是不是有可能种下一点种子?无论天赋还是契机。采集感觉环节便是在此尝试。我们通过三种方法推动自己专注于感觉。摄影便于我们快速抓住表层记忆,其优势在于通过海选发现共性,寻找个性化的感觉旨趣方向。速写锻炼我们观察,同时归纳对象实验语言,提炼感觉。AI的本质或许是诗,从描述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意外的选项。哪些是谎言哪些是真实?坐标是内在感觉。对自己诚实,才不会对契机目盲。传统单一的采风写生重视练习眼手。我们想通过更多办法解除对象束缚,逼近感觉核心,以期未来创作中的迁移。心神的交流是美的源泉。
三、创作转换
“条漫”是漫画在新时代语境下发生数字化变形的一种特殊形式,“条漫”的创作让学生在已有的创作经验上更加关注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生活方式和心理情感。另外,条漫与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和叙事上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像是传统艺术的一种数字化穿越,这也是我们开展采风活动的原因之一,从传统东方绘画中体会智慧和审美能够为学生创作提供有益的思路指引。
我们的漫画故事大多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随着人类智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神话赋予了特殊功能,神话变成了反映社会现状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远景与诉求,一如高尔基所说的“神话是人类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艺术概括中的反映”。所以,从传统神话故事中取材,提炼出它所赋予的精神文化与民族属性,结合新时代的审美与文化,用漫画的形式去做全新的表达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而神话的再创作如何实现更具个性化与风格化的转移,这时个人的内在感受就显得尤为重要。将采风过程中采集的感觉在创作的环节融入情节或绘画,让故事在形式和情感上变得更为有趣和真诚,这也许是对神话本质的还原。
同学们的声音:专业反馈与学术思考
月牙泉的自然景观让我思考自然元素在漫画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和美感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 吴婷
千佛洞的复杂纹理和色彩给了我关于视觉效果的新灵感,我开始探索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角色设计和背景制作中。 —— 孙文慧
从一开始充满新奇到最后满是疲惫,好像是一个封存了一年的梦,儿时书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直观的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被一望无际的沙漠所征服。 —— 刘心雨
我意识到了环境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敦煌的沙漠、洞窟给了我对场景设定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在光影和质感的处理上。 —— 杨紫艺
和从小长大的平原地区差别很大,气候地形很不一样。短期内看到了很多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喜欢雪山草原这种很空旷的地方,关于佛教的东西看起来很有历史的痕迹,比起它的故事和含义,我更喜欢一些画面中的小细节 —— 薛妍
我开始尝试将敦煌壁画中的线条和形式应用到我的作品中,探索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对话。 —— 林悦
采风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色彩在传达情感和氛围中的力量,这将深刻影响我的未来作品。 —— 陈晔
我开始探索如何将自然的元素和文化的细节融入角色设计中,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说服力。 —— 丁昊禹
这次旅行让我认识到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我将在未来的作品中尝试更多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 李柏臻
数字漫画课程主要是对漫画数字化方式呈现展开创作研究,鼓励学生们在掌握传统数字漫画知识和技法的基础上,关注当下前沿技术发展,积极思考漫画在新时代的全新的趣味选择和发展走向。不过,技术研究只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我们依然十分强调创作中的个性化表达和创意输出。所以,数字漫画创作课程设置之初的计划就是一部分课程在教室里完成,以知识讲授与课堂练习为主,另一部分课程则带领学生走出日常生活的空间,到校外去做灵感的采集。前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外出受到了客观因素的限制,写生计划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去年,我们实现了疫情结束后的第一次外出写生,旅行的过程非常愉快,回来以后我们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中也看到,他们的创作呈现了更丰富的内容、更有趣的想法,创作热情和表达欲望也提高了很多,这些可能是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一种良性刺激。我们整理了这次的课程作业,置办了这样一个小型的课程展,一方面期望能够给作品的作者——目前大四的同学予以创作的鼓励与肯定,希望他们在毕业设计的创作中仍然保持住这样积极的状态。一方面也希望能给其他本专业或非本专业的同学一些创作启示。特别是正在进行这门课、也即将开启写生之旅的大三同学,能够有所借鉴。在看过师哥师姐的作品后,也许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思考。带着这些思考出发,旅行的过程中对素材灵感的采集会更加有方向性。
这次分享的同时也是一次课程成果汇报,在未来的教学和创作实践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场观察力和现场创作能力。我们期望卡漫专业的学生能在创作上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专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