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传媒资讯  传媒新闻
有些电影你没看过永远是新的 ——2023中德影像文化交流周回顾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10



主办: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南京艺术学院

时间:2023年11月26日至2023年11月30日

地点:26-28日 传媒学院106报告厅 29-30日 南艺美术馆报告厅

活动策划:沈晓平

特邀导演:艾尔伦·戈特、何建军、赵晔、王笠人、周燕、宋川

映后交流嘉宾:欧彬、阿克曼、菲利普·麦特、卓悦、王向群、王强、杨骏、汪黎黎、钦文、斯硕、陈平、孙浩然 (排名不分先后)

影片语言:原声配中文字幕

对谈语言:中文、德语、英语

       2023年11月26日至30日,南京艺术学院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共同主办的“中德电影沙龙2023:沉浸与旁观:电影中的历史向度与现实表达”系列活动由国际交流处、传媒学院、美术馆联合承办。


       “中德电影沙龙2023”前身为2017年举办的“德国电影节·南京站”,后延展为每年一度由南京艺术学院与歌德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德电影沙龙”活动,这次以“中德影像文化周”的方式重启,以“中欧文明互鉴与影像创作交流展+导演工作坊”、“中德影像文献论坛”两个单元展开。期间,有六部中国电影、五部德国电影作为案例作品被观摩、引用、讨论。来自中、德、美、法等国的电影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与南艺影视相关专业师生共同探讨中欧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影像创作实践的可能性。


中外嘉宾主题对谈:佩措尔德与柏林学派


策展人语

       作为通识教育课材料,在公共领域传播的电影是人类记忆的衍生品和副本。同时,电影也是一种特殊的大众文化消费品,它通过回应人们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和感受为观众提供精神满足。电影的商品属性与其文本所具有的当代性之间关系复杂而且张力十足。在信息爆炸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泛电影时代,人工智能正伸手触摸下一场视听生活革命的开关。电影与今天的人类世界状况形成了呼应:旧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接踵而至。随着时间碎片化的日趋严重与媒介对公众注意力争夺的愈演愈烈,电影内容价值的稀释是必然的吗?电影对后世主要的意义是记叙历史还是参与对历史的粉刷?以现实时间所换取的电影时间,它是唤醒还是麻木了我们的现实感?克拉考尔认为,电影的目的是要把激动的目击者一变而为清醒的旁观者。电影教育与电影从业者如何才能保持思考的锐度,去回答全球化浪潮下电影与历史以及时代生活之间互动性相关的新问题?


“沉浸与旁观:中德电影中的历史向度与现实表达”论坛现场


       作为我校中德影像文化研究中心今年的重要国际交流项目,“2023中德影像文化交流周”邀请了德国导演阿尔伦·戈特携新片《东德时尚往事》来南京,与歌德学院(中国)院长欧彬以及中外导演、专家一道出席了交流展开幕式。携作品参与交流的中国导演有赵晔、王笠人、何建军、周燕、宋川等,外国专家有著名汉学家、歌德学院(中国)创办人及首任院长米歇尔·阿克曼,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及电影学教授、A&HCI权威期刊《法国论坛》(French Forum)主编菲利普·麦特,纽约大学法国文学硕士、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学法国文化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卓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强,前幸福蓝海艺术总监、前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兼职教授、导演王向群,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授、著名编剧杨骏,南京大学德语系副教授、德国文学研究专家钦文等多位国内专家学者参与了十场主题对谈,一场主题为 “沉浸与旁观:中德电影中的历史向度与现实表达” 论坛。


王笠人导演工作坊


       交流展期间举办了王笠人导演工作坊,围绕“作为起点的剧本写作”、“低成本电影的制作”、“学生创作实例问诊”三个课题面向影视相关专业创作方向学生授课。


映后交流人文学院张德强副教授发言


       除传媒学院广编、影制、录音等专业以及设计学院、美院、文产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共五十多人作为志愿者之外,传媒学院广编、影制、摄影等专业部分班级以课程迁移方式参与了文化周活动。本次沙龙成果将以访谈节录、活动综述、评论或论文形式在公众号、南艺学报发表。


本次活动案例影片简介

《邮差》



何建军 | 中国 | 1995年 | 剧情 | 102分钟

       第8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影评人奖第38届希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


       北京,某个冬天。沉默内向的单身青年小豆(冯远征)是一名邮差,日常工作是收发幸福区内居民的信件,他和姐姐(梁丹妮)一起住在一栋简陋的筒子楼里。姐姐男友(濮存昕)的出现令小豆生出莫名的烦恼,本就尴尬的隐私在狭小局促的空间进一步难堪。百无聊赖中,小豆开始把信件偷偷带回家拆开阅读,最初他仅想偷窥别人的生活,但慢慢地有了干预别人的生活的念想,开始写匿名信、冒名写假信,甚至按地址闯入别人家中。但最终他发现,他能够改变的只有他自己。


《东德时尚往事》



艾尔伦·戈特 | 德国 | 2022年 | 剧情 | 101分钟 | 电影分级:建议12岁以上观看

2023年德国电影奖“最佳女配角”


       东柏林,1989年初夏。18岁的苏西被扔进了社会主义东德充满活力的时尚圈,因为她的一张照片出现在了《Sibylle》的封面上,这是东边的《Vogue》。她和魅力四射的鲁迪一起,潜入令人眼花缭乱的地下亚文化,从事他们自己的时装设计。当她爱上才华横溢的叛逆摄影师考约特时,她的生活最终发生了变化。他们骑着考约特的 “印第安”摩托车飞驰向海滩,她过上了她一直梦想的自由生活。但是,当苏西作为超级模特的星途正在崛起时,考约特有其他计划,苏西被要求背叛她的朋友。现在苏西必须决定:她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温蒂妮》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 德国/法国 | 2020年 | 剧情 | 90分钟


       影片设定在当下的柏林,女主角温蒂妮是一名城市发展局的顾问。她的现任男友忽然提出分手,此时一个古老的诅咒似乎正要应验。中世纪的传说里,温蒂妮是水中的精灵,倘若与她们结合的男人背叛了她们,她们就会杀死男人并回归水中。电影的女主角想要抵抗这一诅咒,故而离开了柏林。此时她结识了克里斯多弗,一名在德国西部水库区工作的工业潜水员。两人相爱。不久后克里斯多弗察觉到,温蒂妮似乎在逃离什么,感觉受到了背叛...


《扎赉诺尔》



赵晔 | 中国 | 2008年 | 剧情 | 92分钟


       朱老头是扎赉诺尔露天煤矿的蒸汽火车司机,他的徒弟李治中是信号员。他们一起工作了多年,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朱老头在矿上工作了30年,已经面临退休了。一天,治中发现开火车的司机不是朱老头,原来朱老头决定提前离开煤矿,去找在中俄边境工作和生活的女儿和女婿。治中也上了路,开始跟随朱老头。朱老头几番劝说治中回去,但在情感上他不肯定是否真的要赶走治中。治中一路跟随着朱老头,在朱老头的女儿、女婿出现的那一刻,治中决定离开了。治中一路在中俄边境溜达着,那天他没有赶上回程的火车。


《刺青》



王笠人 | 中国 | 2009年 | 剧情 | 109分钟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BF奖金,第3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世界首映、第6届CIFF评委会特别推介奖、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博物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收藏雷子和他的几个弟兄是地方镇上的民兵。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靠偷盗,让阿华卖淫维生;青毛从监狱出来,喜欢上了与雷子同居的阿花;然而暴力的链条一旦开始,没有人能从中逃脱,它的存在一如命运。王笠人用诗人的眼光观察人无法逃脱的命运,并对集体的崩溃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感情。


《永远的瓦尔辛湖》



乔娜·吉·万德斯 | 德国 | 2020年 | 纪录片 | 110分钟


       如果说有这样一种东西,如家族记忆,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扬光大,那么它就决定了每一代人的行动。导演讲述了她家庭中的女人们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沃尔切西、嬉皮士梦和围绕雷纳·兰汉斯的社区。


《心灵厨房》



法提赫·阿金 | 德国 | 2009年 | 剧情 | 99分钟


       一个希腊后裔的德国人Zinos在汉堡开了间餐厅,名字叫“Soul Kitchen”,最近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祸不单行,Zinos还因为一次意外而腰椎间盘突出。而他的情感生活也有麻烦,他的女友Nadine(菲琳·罗根 Pheline Roggan 饰)是一名记者,决定到上海工作。他的弟弟Illias(莫里兹·布雷多 Moritz Bleibtreu 饰)刚从监狱里假释出来,来到Zino的餐厅打工。因为身体问题,Zino只能雇了另外一个厨师Shayn(波热尔·尤内尔 Birol Ünel 饰),但是Shayn做出的新菜,却没有受到老顾客们的欢迎,餐厅的收入每况愈下。而Zinos的女友也决定抛弃他,和一个在上海萍水相逢的人在一起。问题多多的Zinos该如何咸鱼翻生


《无法漂移的陆地》



周燕 | 中国 | 2009年 | 剧情 | 74分钟

       入围 2016年第 27 届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


       这部影片描述了三个囚犯在“地下王国”库姆拉的艺术创作过程,和70年代释放的犯人的绘画作品。叙述角度关注他们的情感联系,与他们对梦境的回忆,展现了囚犯如何怀抱着回到家乡的理想,默默地承担了生活的所有。


《巴比伦少年》



周燕 | 中国 | 2013年 | 剧情 | 25分钟2013年

       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


       以王幻饰演的主人公丽丽,暂时回到自己和大海的故乡——北海为始,不料台风“山神”来袭,她被迫滞留故地。成为了一个不能停于过去却无法离开向前的人。而丽丽与暗恋自己的初中同学阿豪重遇,二人的情感既无法延续也无法割舍,为了祭奠曾经的岁月,二人相约重返儿时一同踏入的红树林……


《金鱼》



阿里雷扎·戈拉夫尚 | 德国 | 2019年 | 剧情 | 111分钟


       奥利佛是工作勤奋的投资顾问经理,但一场严重车祸却让他半身不遂,未来将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但他并不认命,在复健中心休养时,他参加了由各样残疾人士所组成的「金鱼俱乐部」。当他发现自己在苏黎世的非法资金快被曝光时,他想到一个偷天换日的点子:号召这群残疾人士前往苏黎世,掩人耳目将巨款偷偷穿越瑞士和德国的边境。然而“金鱼俱乐部”的成员,却让奥利佛展开一趟惊心动魄的公路旅行。


《巧巧》



宋川 | 中国 | 2017年 | 剧情 | 83分钟

       入选第66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工作坊,获法国世界电影基金CNC项目资助奖,2017年《巧巧》获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国际艺术联盟奖提名,影片2018年在法国上映。


       巧巧在广州打工有些年头了,总是失望大于希望。这一年,在父母的催促下,她终于回到云南农村的老家。当她面对当下的中国乡村,记忆似乎变得更加遥远。在这里,她必须面对一个性无能的父亲和一个以小本生意努力维持生计的母亲。村里人和巧巧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总是对巧巧在外面的工作进行无端的猜疑。在曾经的家乡,巧巧更像是一个外来的访客,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落寞,总希望能早日再回到熟悉的城市。但又是在这里,巧巧遇到了再次点燃她外出梦想的广东理发师大川,和热烈追求她的、以富二代自居的混混青年李卫。在焦灼的现实面前,巧巧只得把返回城市的计划一拖再拖…


本次活动专家简介



        艾尔伦·戈特(Aelrun Goette)是一位荣获多项奖项肯定的多才多艺的编剧和导演。她出生并长大于东柏林。曾学习哲学,后来转向巴贝斯伯格电影大学学习导演。在她还是学生的时候,戈特制作了她的第一部纪录片OHNE BEWÄHRUNG – PSYCHOGRAMM EINER MÖRDERIN,该片获得了罗伯特·盖森登费尔奖。2003年,她执导的第一部备受赞誉的大银幕导演处女作DIE KINDER SIND TOT问世。2004年,戈特凭借她多面化的纪录片作品获得了德国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奖。2005年,戈特执导了她的首部大银幕长片UNTER DEM EIS。这部关于家庭秘密和对真相的恐惧的电影在巴登-巴登获得了MFG之星奖,并在2007年获得了阿道夫·格林梅奖。2019 年,戈特被巴伯尔斯贝格电影大学任命为导演、表演和剧本/戏剧学学位课程的名誉教授。她是联邦导演协会(BVR)和德国电影学院的成员。她和她的家人在柏林生活。



       赵晔,2007年编剧导演首部长片《马乌甲》获CIFF最高奖。2008年编剧、导演《扎赉诺尔》获第1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奖、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2010年《光男的栗子》日本奈良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2012年电影项目《猎狗》获得香港电影节HAF剧本大奖和2014年戛纳电影节中法合拍邀请。2013年影片《暴躁天使》登陆全国院线。2016年作为美术参与的《长江图》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王笠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2006年《草芥》获得2006年秋季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BF奖金。2006年,编剧并执导的《草芥》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最佳处女作奖。2007年《草芥》入围新加坡亚洲处女作电影节获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监制、最佳男演员、最佳影片五项提名。2008年4月《草芥》获中国新电影论坛最具电影语言探索奖。2007《刺青》,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BF奖金,第3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世界首映、第6届CIFF评委会特别推介奖、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博物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收藏。纪录片《坦白从宽》。编剧电影剧本《江湖》《烟花》、《后羿》、《天黑黑,欲落雨》、《草台班子》《无线恋人》《坠落爱人》。2015年被选拔参加柏林电影节人材计划“天才训练营“;2016年入选西班牙”想象巴塞罗那“中国导演驻留计划。



       何建军,《悬恋》(1993)获23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柏林电影节青年导演论坛放映,入围温哥华、伦敦、纽约、香港等地国际电影节。《邮差》(1995)获第8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影评人奖,第38届希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在美国、加拿大、葡萄牙、法国等国上映。《风景》(1999)获戛纳导演双周提名。《蝴蝶的微笑》(2001)入围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编剧作品《蔓延》《大赢家》《水上人家》,其中剧本《大丰收》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优秀剧本奖。



      周燕,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入选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釜山亚洲电影学院学员。电影《小火车》中,作为首位中国编剧夺得 2007年第13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提名第 35 届美国艾美奖最佳电视电影。担任贾樟柯《24城记》《河上的爱情》副导演,中韩合拍片《危险关系》现场编剧。短片作品《失落之地》《巴比伦少年》2012年、2013年连两年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2014 年至2016年,拍摄瑞典 kumla 监狱内的重刑犯艺术创作,与瑞典格莱美奖获得者 Andreas Tilliander 合作完成长片纪录片《无法漂移的陆地》。入围 2016年第 27 届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于瑞典ZITA(SF)电影院线放映。2017年,被聘为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特聘教授。



       宋川,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2011年执导长片《欢欢》入选纽约新导演/新电影国际影展,2013年剧本《巧巧》入选第66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工作坊,获法国世界电影基金CNC项目资助奖,2017年《巧巧》获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国际艺术联盟奖提名,影片2018年在法国上映。2022年完成新片《单单》,入围第67届爱尔兰科克国际电影节国际长片单元。



       欧彬(Robin Mallick)1970年出生于德国伍珀塔尔,在接受银行职员职业培训后,他在德国帕绍和西班牙马德里就读大学,学习语言、经济和文化区域研究,研究重心为西班牙/拉丁美洲。2000至2009年,他担任德累斯顿国际短片电影节的总监,在此期间还连续五年担任欧洲电影节协调会总秘书长,这是一个在欧洲范围内由250个电影节组成的合作网络。2009至2015年,他在歌德学院新德里分院(亦马克斯·穆勒学院)担任南亚文化项目总监。在这一框架下,他负责策划实施为期18个月的“2011-2012德印同行”项目,在12个印度城市开展活动。2015年至2022年6月,他担任歌德学院里约热内卢分院院长,2022年9月起担任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院长。



       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1975年来中国留学,是当时为数极少的西方留学生之一 。1979年他写成并出版了《在中国——内门之外》(„China-Drinnen vor der Tür“),此书从他在中国留学经历出发,对中国社会在70年代末的情形做了详尽的介绍,是当时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一个崭新评价。有评论称该书“把我们对中国的理解由幻想变成了现实“。1988年受命创立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该机构对中国和欧洲之间文化交流起到巨大的作用。


       2006年担任歌德学院中国大区总院长再一次来中国工作,同时被委任为总策划人策动为时三年的“德中同行”国家级大型文化项目,该活动由国家元首胡锦涛和默克尔为项目监护人,在中国五座城市与市民、知识分子、艺术家进行广泛对话。300万普通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该项目,4000多名艺术家、知识分子、文化工作者参与该项目工作,“德中同行”被评价为“文化交流的新样式“,是德中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科技方面交流的高峰之作。阿克曼作为一个文化观察者和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他与中国的电影人以不同的方式合作,对中国电影走向国际也予以长期的关注和支持。



       菲利普·麦特(Philippe Met),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国文学及电影学教授,A&HCI权威期刊《法国论坛》(French Forum)主编,法国现当代诗歌、奇幻文学、电影史和理论专家;代表著作有:《诗歌的表达公式:彭热、莱里斯、夏尔和杜布歇》(1999)、《沉默的宇母:奇幻写作的幽灵》(2009)及《彭热和电影》(2019);最近编辑的书籍包括《银幕中的巴黎郊区:从默片时期至20世纪90年代》(2018)和《路易·马勒电影研究:橫跨大西洋的作者》(2018)。



       卓悦,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法国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现当代法国文学、理论和法国当代电影研究。美国、法国多个文学、电影A&HCI期刊编委。著有À l’écart du visible: Anachronisme et imaginaires de l’archéologique à partir de Barthes, Bataille, Lacan et Quignard (2011)、关于乔治·巴塔耶、罗兰·巴特、巴斯卡·基尼亚尔、热内尔·马瑟、让-菲利普·图森等法国文论家、小说、随笔作家研究论文多篇,在Dictionnaire Barthes 项目中负责巴特和电影词条。



       沈晓平,资深媒体人,电影制作人,曾主编《光与影》等多本杂志,策划CIFF、德国电影节南京站、中德法电影周、中德电影沙龙,现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委会理事,主要从事电影项目开发、电影创作。作为制片人参与的电影有《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之子于归》、中英加合作电影《赤血伦敦1894》、美剧《蜂巢》等。



       王强,国家一级导演,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获金凤凰奖“最佳编剧奖”,金鹰奖长篇电视剧奖,江苏省政府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以及各类综艺、晚会、专题节目等多项奖项。代表作品有大型综艺节目《非常周末》(总制片人、总导演)等;长篇电视连续剧《雪白血红》(编剧、导演)等;电影《长生殿》(剧本改编、导演)等。出版有专著《电视剧创作》,小说《魂断楼兰》。



       杨骏,中国文化书院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原微电影与媒体创意系主任、凤凰电影文学出版中心艺术总监。



       王向群,前江苏幸福蓝海影视传播公司艺术总监,曾任江苏卫视、江苏影视频道数个栏目总导演,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系兼职教授。



       钦文,供职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文学史、思想经典、文学选读、媒体形象学、口笔译等课程;研究兴趣在德国近代文学、域外中国形象、中德文学交流、德国出版与阅读文化。业余从事翻译,译作有《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拉贝日记》(合译)。



       汪黎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世界电影》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当代中国电影的上海“想象”》等;著有《媒体创意实践学程》《电视新闻写作》等教材;曾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厅哲社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编剧短片《莫问春曦》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短片竞赛单元



       斯硕,摄影指导,南京艺术学院影视摄影制作系讲师。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创作领域涉及电影和电视广告。电影《母腹之外》入围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论坛(武汉)长片单元;短片《莫问春曦》入围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短片金爵奖;短片《轻触》展映于OutFest Los Angeles和西雅图国际电影节(SIFF);正午阳光“光合计划”出品短片《松间明月》于腾讯播出。



       陈平,学者、策展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国高等视听学院(ESRA),现就职于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研究与策展的领域集中于电影和戏剧。他与剑桥大学、纽约大学、伦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歌德学院、斑马诗歌电影节、柏林诗人之家、亚洲协会、瑞士文化基金会等诸多国际高等院校及文化艺术机构开展一系列电影与戏剧的策展、实践与研究,包括CIFF、当代剧场青年邀请周、第八届“Real China”双年展、英国国家艺术与人文委员会“INTERSCTION”等许多项目。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今天》等发表学术及评论文章;他同时担任多个国际电影节选片人,也是江苏苏豪国际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



       孙浩然,编剧、导演、演员、江苏文创数字创研中心主任。中国展示艺术与展览技术大赛评委。曾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发起并策划南京青年影像作者邀请展,南京青年影像工作坊。作品曾入围CIFF,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