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青春遇见思政课】摄影同学走进南京民俗博物馆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10

       习近平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华传承五千多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精妙绝伦的非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

       11月16日,在班主任曹昆萍、姚礼尧、谢冰带领下,传媒学院摄影系21级、22级、23级同学们来到了甘熙故居——南京民俗博物馆发起了“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的主题活动。



       三个年级的同学分别结合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用课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相关创作,同时与相关非遗传承人结识,准备结合课程训练进行长期调研拍摄。





同学们的拍摄花絮


21级班主任曹昆萍寄语

       通过参观“甘熙故居”,感受南京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南京九十多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此推动同学们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多元化、艺术化的叙事方式,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彰显中华文明的智慧与力量。



22级班主任姚礼尧寄语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文化,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和体现的内容。



23级班主任谢冰寄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五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法衡量的文化宝藏。认识、学习并尝试保护和传承优质的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青年人薪火相传的责任与义务。希望同学们日后能运用自己的专业,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23级同学作品(部分节选):






22级同学作品(部分节选)







同学参观感想(部分节选):

21级本科生陈小桐:

       11月16日,我们来到了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学习参观,在故居内部,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古代家具和装饰品,展示了传统的艺术和工艺技巧。这些物品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氛围,让我仿佛穿越回到过去。甘熙故居也是一座重要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故居的设计和布局精细考究,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总的来说,参观甘熙故居让我收获颇丰。


21级本科生姚石头:

       这次去了甘熙故居民俗博物馆,去体验了南京的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俗博物馆里看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手工艺术品,让我大开眼界。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使这些文化不被遗忘或失传。南京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得非常好,博物馆里面的陈列和摆设也非常的漂亮。

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事情。


22级本科生陆军梅:

       南京民俗博物馆是一座让人深入了解南京民俗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博物馆。在参观完后,我对南京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京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雕,刺绣,剪纸,泥人等,木雕以木材为原料,经过雕刻、打磨、上蜡等工序,制作成各种形象生动、造型精美的工艺品,南京剪纸的个性特征较为突出,它融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为一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艺术形式优美异常。我深深感受到了南京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2级本科生邓允萱:

       参观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后,我对江南的古建筑美学和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穿梭在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中,仿佛可以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精致的雕梁画栋、庭院深深都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而那些生动展示的非遗文化如剪纸、泥塑等,则让我感受到民间艺术之精微细腻与丰富多彩。这次参观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向往和敬仰,也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并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决心。


22级本科生黄铮洋:

        在参观南京民俗博物馆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我也将摄影知识融入到观察与实践中,以更深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并记录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南京民俗博物馆所展现出的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民俗风情,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到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我观察到的不只是物品本身,更是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如,我通过摄影镜头,记录下了南京特色的剪纸艺术和秦淮灯,试图通过这些影像,将南京民俗的魅力展现出来。在这次参观中,我也深刻理解了摄影理论知识中的一些重要原理。比如,在拍摄民间工艺品时,我运用了光线和构图技巧,以突出物品的细节和特色。同时,我还尝试运用不同的角度和视角,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出民俗风情的另一面。


23级本科生徐静怡:

        博物馆是一个装着历史的立体书,那些片片瓦瓦都映射着过去的时光。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非物质性的文化传承。这次来到南京民俗博物馆,同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映入眼帘的是甘熙宅第,它是目前国内大中城市中规模较大、形制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扑面而来的历史感在阳光的映照下令人灵感大发。接下来步入非遗展区,绒花刺绣、剪纸贴画、绳结花灯多种非遗展令人眼花缭乱。在结束参观后又去逛了熙南里街区,整个街区将时尚和复古完美结合,附加许多特色的书店、咖啡店、文创店,使之文艺气息满满。


23级本科生许沁怡:

        我们前往南京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鉴赏,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也带着各自专业课程任务参与了进来。走进大门,古朴的建筑风格与初冬的肃爽迎面相撞,溅起艺术的火花。初冬秋尽早霜,银杏枝头叶黄。风起满铺金毯,行人驻足何忙。往前走,友恭堂三字映入眼帘,“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儒学的修养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再往前,雕栏玉砌,亭台楼阁与假山细水配合的十分巧妙,我们在这里拍摄、细谈,深刻的感悟到了摄影的快乐与美好。馆中摆放的二十四节气图、各种样式精美的非遗作品、充满科技感的可触屏幕都在为我们展示南京这个城市所拥有的内涵与文化,让我体会到了摄影存在的意义与乐趣,对我受益匪浅。


23级本科生付若彤:

       南京民俗博物馆是一座集结了南京丰富历史和民俗 文化的宝库。它不仅展示了南京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通过各种实物的叙述,生动地描绘出南京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了解到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深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南京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了解并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23级本科生黄煜航:

       民俗博物馆之旅可以说是一场与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深层对话。白墙黑瓦陪绿叶红花,朴素之中蕴含了中国人对于园艺独特的见解。走入其中,红木凳椅,镂花石窗,不由感叹起曾经拥有者的荣华富贵与高奢审美。蜿蜒小道陪上绝美的亭台楼阁,与池塘的清纯交相辉映。深入院邸,其中有着一些非遗传承人,最吸引我眼球的绝对是刺绣与南京云锦。上面有一幅照片是我拍的一位认真编织的刺绣传承人,一针一线所描绘之物竟堪比油画作品,洁白的牡丹陪鲜艳的红柿子,富贵却不显庸俗,浓郁又不失淡雅。我从前羡慕油画的写实与美感,但如今,刺绣之美又使我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写神又写意仅有中国!我希望摄影可以保留住它们曾有的繁华,我认为这是我所能做的,也是我应当做的。谁不渴望属于本国的技艺源远流长发扬光大呢?我只是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为了技艺的传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