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青春遇见思政课】铭记国耻,自强不息!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48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为逝去生命的同胞哀悼,是我们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当今社会和平发展、国家安定,当代大学生不仅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更应在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让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近日,传媒学院2022、2023级动画艺术专业学生,在班主任刘若一、刘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青春遇见思政课”主题教育活动。



22级动画艺术班主任刘晨老师寄语: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作为大学生,应该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要学会感恩和包容,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3级动画艺术班主任刘若一老师寄语:

       “历史的苦难比课本上书写的要沉重。”在南京这座城市生活与学习,实地走访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的事。这里记录一段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悲伤历史,陈列的每一座雕塑每一块砖都在提醒着人们勿忘国耻。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希望同学们对这段历史、对南京有更深入的了解。



22、23级动画专业学生合影


       本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活动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活动启发了学生思考与反思,使学生加深了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知。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了相关主题创作,通过生动的色彩、形状、线条和符号等元素传达了他们对遇难同胞的情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层理解。



李启源: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个沉重而庄严的地方,见证着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那些残破的墙壁,血迹斑斑的衣物,无不让人心痛不已。历史不能被遗忘,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承民族精神,守护世界和平。



邓骋浩:

       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有感而作。一双双手交叉攀枝在一起,象征着团结。

       构图呈现三角形,表达团结的力量稳定不灭。但手又显得扭曲变形,表现屠杀后,一个又一个人扭曲枯槁的手伸向天空,表达人民抗争不屈的精神!

       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我深深感到勿忘国耻的重要意义,于是我决定用绘画的方式将所感所悟描绘下来,用艺术去表达我理性的思考。



郑媛媛:

       这张画表达了我在参观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反思。通过巨人的存在和闪耀光芒的树突出了人类的韧性和决心,在逆境中追求重建和繁荣。

       我希望向观者传递一种积极的信息,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寻求希望和改变。同时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象征意义的世界,从中感受到希望的力量,反思战争的破坏性和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