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青春遇见思政课】关注盲生融合教育,照亮视障学子求学路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127

       随着世界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残障人士如今已经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人群。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是盲人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我们熟知的盲人上盲校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融合教育,则成为了新的趋势与未来。

       近日,在班主任汪黎黎的指导下,21级广编专业的同学们从传媒人的专业视角出发,就“视障学生的平等教育”的话题进行了采访、拍摄,并在思政班会课上进行了成片展映和讨论。



       汪黎黎教授:21广编班本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是基于影像纪实表现2的课程课题,进行新闻专题的纪实报道。我鼓励同学们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记录和报道身边的人和事,增强同学们作为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深化大学生与社会、时代的链接。同学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视障学生群体,了解到几位盲生充满艰辛却甘之如饴的求学之路,被他们坚韧的精神所深深触动,于是决定报道这一选题,我非常赞同,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挖掘事实。后来通过多次深入走访,同学们又了解到“融合教育”——这个对我们而言颇具新鲜感的视障学生教育模式,刷新了我们普遍对盲生求学、就业之路的刻板印象,于是确定了最终的报道思路。片子做出来后,又经过了多次修改,然后在全班进行展映和交流,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续用他们的力量关注弱势群体,记录时代脉搏,做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传媒人!


(成片展映海报)


实践小组创作谈:

       策划朱姝懿:为了多角度、更客观地呈现视障群体的教育现状,我们尽力联系了不同教育体系下,个人成长经历各异的盲生。我们小组选取了秦淮科技高中随班就读的视障学生杨艺腾及其母亲周红、南京某大学硕士在读的盲生王同学作为最终的采访对象,借此来丰富影片的层次与深度。

       记者殷一晨:为了更加紧密地接触盲人教育,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最终联系到了视障资源中心的吴老师,得以进入盲校内部。在盲校内,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盲人学生,并采访到了实习老师小垚,看到了视障学生们的学习模式和生活环境,内心受到极大触动。在吴老师这样有着几十年工龄的盲人教育工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人身上闪闪发光的无私奉献精神,吴老师负责的随班就读新模式,也为许多盲生带来了更多可能,为他们的人生开辟了新道路。

       摄影张昊文:对全盲硕士生王同学的采访让我们了解到,盲人不只有从事推拿针灸这一种职业选择。盲人群体也有许多“追梦人”,他们一直致力于打破推拿针灸此类公众对于盲人职业的刻板印象。我们也得知,自小有着“歌手梦”的王同学并非先天失明,是因生病才丧失了全部视力,不过这些并没有压倒他,他没有服输,依旧靠着顽强毅力考上了英语教育学硕士。

       后期左嫱美:如何在大量素材中筛选,将视障者教育的现状通过我们的影片更好地呈现出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节奏的展现,层层递进的思考,将许多“没被看见的英雄”——盲生和所有盲人教育事业奋斗者身上闪闪发光的人性光辉展现出来,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虽然整个拍摄过程比较曲折,但是能真实客观的将视障者教育现状呈现在同学面前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小垚老师)


(特殊教育工作者: 吴熹华老师)


班级展映与讨论

       通过对视障者群体换位思考,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支持下,该小组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此次的深度报道拍摄任务,并在班级中顺利展映。



观众感想

       焦典:《无痕融合·向阳生长》令我看见了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情态。制作团队将目光聚焦在残障人士身上,以一种另辟蹊径的方式展现了以“健全人”的心理生活学习的视障男孩,向更多的观众普及这种教育政策,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可以使更多人关注关怀到这一类群体,而且可以让他们不再“特殊”,和我们健康自由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李果:《无痕融合·向阳生长》令我深受触动,我的身边没有遇到过有视力障碍的人,不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我都把视障人群当成是特殊群体,觉得他们需要社会的特殊对待,但其实这也在变相地“歧视”了他们,他们其实并不想被区别对待。此外,整部片子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只有主题本身,主创团队们躬耕到深夜的团队合作精神更是让我感动。

       程思源:我通过影片才得以了解,盲校内课程数量寥寥无几,没有普高里那样丰富的文化课程,甚至书籍资料也少有盲文版。我们应该多问问盲童自身,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我们的理解对他们强加所谓的“弱势”标签,或许他们并不需要特殊对待,也想要像普通孩子一样学习文化课程,考上自己喜欢的专业,用自己的能力去证明,他们虽然身体有所缺陷,但精神是完整强大的。我认为要让盲童在普通学校中得以健康成长,最应解决的问题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如何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不受到其他孩子的区别对待,不因自身的不同被孤立,也是我们需要向社会传达的。






       回顾本次实践课题,在完成报道的同时,同学们也找到了身为传媒学子的责任与归属感——关注特殊人群,记录他们不为人知的生命韧性和闪光点。在关注、记录、传播的同时,采访者自身和班级同学都受益匪浅。展望未来,相信大家将继续努力,力争早日成为有能力、有爱心、有觉悟的优秀传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