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传媒资讯  传媒新闻
2023届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现实艺术方向毕业设计创作展及分享会成功举办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3-06-01 浏览次数:864

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虚拟现实艺术方向)


毕业设计创作&分享会


2023.5.20-6.5


  


       本次虚拟现实艺术专业毕业生共13人,毕业作品6部。作品中有对文化的传承,有对世界的探索,有对艺术的思考,有对美景的重现,有对乡村建设的愿景。

       作品交织了虚拟与现实,艺术与技术,心血与汗水,教导与陪伴,最终以完美的形态将孩子们心里的世界展现给我们。


《圆梦》



作者


肖庆秋



杨欣怡



指导老师


盛瑨


作品类型


VR沉浸式虚拟空间


作品尺寸


2.5m*2m*1.7m


作品简介


       石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一类特殊的物什,又是一种别致的意象。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只有石头亘古不变,它“目睹”着几百年间身边所经历的一切事情,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与感情。我们希望通过作品,讲述太湖石瑞云峰几百年间颠沛流离的往事,它的幸运与遗憾,让观者们感受到奇石文化的独特魅力。

       场景选择侧重三个方面:与太湖石相关的场景;与瑞云峰相关的场景;地区风景典型场景。

       将场景搭建在莫比乌斯环的表面上——一个超越普通的三维世界,不同场景如同一个个岛屿分布在水面上。我们将变成莫比乌斯环之前的水面的正面(水面之上)定义为现实世界,水面的背面(水面之下)定义为倒影或虚拟世界,整体以起伏的山水为基调,选取了四个与瑞云峰有关的代表性场景,以呈现太湖石同一地点的过去与现在。


效果展示








作品展示




《花朝月夕》



作者


袁禄雯



陈沁妮



指导老师


徐倩


作品类型


VR交互装置


作品尺寸


1m*1m*2m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源自《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本作品借助人脑电波数据和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对花朝节中“十二花神”的艺术重构,打造一个虚拟现实与超现实相融合的沉浸式的艺术疗愈交互空间。让参与者体验到奇幻视觉感受,为艺术疗愈提供新的可交互场景设计思路。


虚拟空间场景


       以“十二花神”为设计元素,通过对十二种花的颜色、形态、寓意等方面进行对比、抽象和重组,将同色花神运用到同一场景中,两两组合,拼合成六个沙漏,每个沙漏内两种花相互连接,此消彼长。沙漏作为引子,用户借助手柄走近到沙漏前,自动跳转到沙漏所对应的六个虚拟空间。

虚拟的空间场景几乎都选用纯度较高的对比色调,庞大的物体,多种交互的动态效果,为体验者打造一种被包裹的治愈感,回忆童真,获得全身心的解压。用户脑电波数据的变化影响着虚拟空间内的动态效果、光影的变化以及材质的转换,加强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感。不同的场景效果以及场景内的动态效果影响着使用者的情绪,情绪的变动改变了脑电波的数据,脑电波数据又影响空间内的未知变化,需要体验者自己去探索发现,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


实体沙漏装置


       VR是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连接,作为对应,我们借助3D打印技术、光纤和树脂粘土制作出了一个实体沙漏,来作为虚拟场景中沙漏的连接。

       将十二种花的元素都融入其中,有着大小不同的花瓣形状,或分散或团聚的静态效果。同时,光纤的分布形态参考自人脑的神经元系统,光纤下坠像分散开的抽象瀑布,灯光跳动的频率是一种呼吸的状态,与正常状态下人脑电波跳动的频率相同,呼吸的状态更具生命力光纤的颜色相对柔和,给人舒缓的视觉享受。


效果展示




作品展示



《The tale of whale fall》



作者


王子涵



吴梓靖



肖新宇



指导老师


曲志华


作品类型


多感官影像装置


作品尺寸


1.21m*0.71m


作品简介


       因鲸落而来的制作灵感,使用装置+影像的组合来艺术化的表现鲸落现象。鲸落的出现具有苛刻的条件,并且对于自然来说鲸落对于海洋的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良性影响,它为大量海底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并促进了新生物的诞生。


作品主题


       此作品主要想表现对于生命的热忱,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鲸落”这一现象的科普,希望更多人对它有更清晰地认知。


作品展呈


       作品使用影像+装置的组合来表现。影像方面主要内容是鲸落过程的展现。装置的主要材料为透明亚克力板,将亚克力板经过裁剪出形状堆叠放置于一张上表面透明的桌上,使用投影仪来打光模拟光的呼吸。将显示器置于桌子底部,观众可以透过透明桌面观看影像。


效果展示







作品展示


《昆虫音乐胶囊》



作者


林隽



金晨晨



指导老师


周剑、潘溯源


作品类型


实时影音互动装置


作品尺寸


2.5m*2.4m*2.4m


作品简介


       作品利用南京本地鸣虫声音为素材进行艺术化视听呈现,即聆听昆虫“音乐家”的歌唱,与自然共生的影音空间,感知环境的另一种方式,进一步达到独一无二的视听盛宴。


       《昆虫音乐胶囊》以昆虫的声音吸引人们对于昆虫、自然的注意,注重昆虫生态问题,尊重大自然多样性,同时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特性,将自然、艺术、科技融为一体。


效果展示








作品展示




《药·景》



作者


洪静宜



蒋舒羽



指导老师


潘溯源 徐倩


作品类型


多感官影像装置


作品尺寸


花环

1.5m*1.5m*0.3m


桌子

2.2m*0.8m*1.02m


作品简介


       本作品通过研究 3D 软件的制作和全息投影膜的技术,将中药信息可视化,并突破平面维度,转向兼具立体视觉效果、听觉联想和嗅觉通感,在研究中重构物体、影像、人、空间等要素以虚拟融合、信息可视化、多感官融合体验和场景构建等方法,达到提升公众情感和认知的作用,使其可以在真实与虚拟融合的情景中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良代表山,兑代表泽。选取每卦对应的中药:酒醋、盐、枣、糖、木瓜、黄连、白茂这八味草药进行创作。实体装置分解了山和花草重新组成了新的抽象符号,悬挂装置使其“漂浮”在空中会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视觉上隐藏了非展示部分使得装置能够飘在空中,布景也更加简洁。展陈空间中运用色彩的搭配烘托展览主题,营造展品展示和文化环境氛围。山为载体,光线强调自然,以黄色为主的暖光源可以达到更加亲近的效果,加以飘渺的烟雾,清晨采药的氛围感强烈。


       实景以圆环山体为载体,山体分为八等份,根据易经中八卦所对应的中草药分布在相应位置。以“环山”为有机整体,打造现实意义的采药山景。


效果展示







作品展示




《万·相》



作者


朱子涵



张志昊



指导老师


崔轩成


作品类型


AR交互作品


作品尺寸


2.5m *2m


作品简介


       本作品是以山水画为元素,折扇为载体,以Quest2设备进行展示的AR作品。


       本作品主体共由六个部位组成(扇面、扇骨、扇架、扇钉、扇穗、题字),每个部位都有八个模型可供选择。


       最终由用户自己组合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扇子,扇子可以在ar空间中舞动。


效果展示







作品展示


分享会现场









致19级虚拟现实艺术方向的同学们:


       又一次站在了这个路口。经历了太多的挥手与分别,我们清楚地知道这里既是终点亦是起点。四年的点点滴滴在这里交汇,汇聚成一段段难忘的回忆,一个个优秀的作品,未来的画卷在这里展开,我们看到了一段段精彩的旅程,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中,你们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但是,请放心,你们所学习的虚拟现实艺术技能将成为你们探索未来世界和构建美好人生的强大武器。无论是在游戏、电影、艺术、教育等领域,你们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和解决方案。

       最后愿你们乘风破浪,终将到达想去的地方。


——虚拟现实艺术全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