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少年新媒体联盟主办的“第三届江苏青少年新媒体工作优秀项目奖”评选结果揭晓: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分学院团委荣获“新媒体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
近年来,在校党委领导和传媒学院党总支指导下,传媒学院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南艺“美的教育”艺术加思政育人理念,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立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实际,坚持思想引领、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
传媒学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已连续两年获得团省委此项评选的奖项:2021年,传媒学院报送的“追梦人”思想创播工作室的动漫作品《追光》荣获“优秀新媒体作品奖”;《“漫”绘四史——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活动》荣获“优秀网络新媒体活动奖”。
★
把稳思想之舵,新时代,新传媒,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媒学子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信念,讲好中国故事。“行正”,“言顺”,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稳重。教育学生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在思想、工作、实践、志愿、专业等各方面全方位培养,涌现出许多优秀学生典型:如2021、2022年,我院18级影制专业刘若璇、19级广编中美专业刘星河同学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成为广大南艺学子的表率。
★
传媒学院着力于构建全媒体时代育人教育新平台,全力打造思政教育新格局。加强建设“两微”平台,其中“传媒青团”微信公众号创办于2014年,关注者近万,平均阅读量上千,2020年共发出推送136篇,2021年共发推送134篇,平均2.7天推出一篇推送。“南艺传媒学院学生会”微博平台平均阅读量上万,推出多项微博线上系列化活动,做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线上各活动反响热烈。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创立了B站账号及视频号,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01
把握育人高度: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传媒学院将专业优势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坚持线上线下联动。举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师生联合作品展开幕式,以百件作品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连续举办两届“党史知识竞赛”;
“漫”学四史线上宣讲已在传媒青团推出18期;“共产党精神谱系艺术化传承”已推出17期;“艺”颗红心讲述红色故事已推出11期;
★
真善传美——“传美讲堂”由传媒学院主办,学工办、分团委承办,在疫情期间推出,邀请校内外大咖,带来专业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2022年4月开讲以来已举办7期。
线下开展“学党史 守初心 办实事”义务拍摄证件照活动,赢得市民群众点赞;义务拍摄亲子照、金婚照等家庭照,记录点滴温情;走进社区开展露天电影放映活动,共同感受家国情怀。通过特色线上线下信仰课程,筑牢广大团员信仰之基。
02
提升育人效度:坚定信仰,守正创新
传媒学院以“智抒传艺韵”“论辩传艺思”“笔墨传艺美”“影音传艺梦”“甄乐传艺情”特色五传活动为载体,以“传媒青团”为依托,打造迎新辩论赛、“艺动传媒”等特色活动,推出“24节气海报”、“煦冬传安”、“宿传青春”、“2218”、“艺颗红心”、“艺心移疫”等系列推送170余期。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传媒学院着力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升华人生境界,帮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拍摄视频《艺路前行跟党走——孙瑜的人生选择》讲述老党员故事,激励青年学子有担当有作为,视频获得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微视频奖。拍摄献礼建党百年的原创MV《征途》被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原创短视频《冬至南艺》记录下了南艺的点滴,以天地大美养浩然之心,以自然壮美养意趣之心,以哲贤德美养修身之心,以匠人品美养专注之心,养成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意识。12月4日,《冬至南艺》在“传媒青团”视频号一经发布,转载量立刻过百,点赞数上千,更是收获了南艺众多校友的转发点赞,评论区留言承载满满的想念之情。这条由传媒学子原创完成的短视频被交互点新闻、我苏网、新江苏、紫牛新闻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
03
不负光阴,砥砺前行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广大青年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是传媒学院分团委、学工办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传媒学院围绕学校党政工作要点,遵循美的教育育人理念,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传媒学子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之年,也是我校建校110周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传媒学院分团委仍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优秀的青年学生最广泛地汇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传媒学院也将继续坚持“阵地意识”“引领意识”“创新意识”,着力提升新媒体内容质量,服务学校发展,认真传递主流声音,助力学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