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你的微信群里,突然多了一些好心人?
“免费学画画”
“免费学书法”
……
多位网友报料在许多微信群里都看到了相似的身影
不仅开场白一样
连展示的绘画作品都是一模一样的
突如其来的福利
让不少好学的大学生们懵了
真有这样的好事吗?
你是否如获至宝地加了她们并且配合她们进行“下一步”了呢?
如果这样你可能逐步落入他们的圈套甚至成为他们的“帮凶”!
“免费学画画”的骗局
广而告之福利,引起你的兴趣
1
这通常是找一个噱头,以引起关注为目标,比如他们会发布免费学习信息。
课程需要人气,加我微信 XXXXXXX进群学习,通过:直播课+资料+图片过程进行教学,最主要是免费的。”
加微信,分组编班进入
2
在加了群里“画画班”的微信后,会推给你另一个号称 “班主任”的微信。这是诈骗团伙的职业分工,目的是套牢你,在团伙里,入群的网友被统称为“猪”。
然后,让你在朋友圈和自己的三个群里给他做推广,让你成为杀猪链条的帮凶。
套路开始,总有人被骗
3
加了微信后,也许会给你一个上课链接,并给你注册一个账号,用来听课。每天也许会有几节公开课,并且拉你进另一个微信群,诈骗开始了……
只要你进入了他的“群圈套”,传销式洗脑和骗术就将逐步展开……这个时候,他们将对你进行研判,如果你好骗,他们就直接骗你,不好骗,就让你传播帮凶。
即使你没有被骗,他们也会放长线,通过你找到更多的受害者。你看中的是所谓免费资源,他们则将你当成“棋子”,骗你流量、获取你个人信息、让你帮着骗更多的人。
大学生反诈
大学生群体成了诈骗分子瞄准的主要对象之一,且诈骗手法日益翻新。
不仅如此,在很多大学生被诈骗的同时,有些大学生甚至在不经意间成为了诈骗团伙中的一员。
除了上述案件外,诈骗团伙通过各种方法,让许多大学生不经意间就落入了陷阱。
从“受害者”变成了“诈骗犯”。
那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此类骗局呢?
微信账号不要随便买卖
河南新乡某技校学生李某、毕某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把微信号出租给他人,每天只需同步登录一下微信电脑版,就有80元的报酬。发现有利可图,他们又当起了二道贩子,多次以每天50元的价格收集同学、朋友的微信号,出租给别人赚取差价,短短几个月获利超万元。
很快,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今年4月,警方发现,犯罪分子利用李某、毕某租来的100余个微信号添加了上百个兼职类微信群,发布网络刷单、贷款等诈骗信息,进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随后,李某、毕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诈骗团伙经常会打着兼职幌子,以高额的佣金求购或求租微信号和收款码。
而你出租、出借的微信号、收款码,基本上都会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洗黑钱等违法活动。
警方提示
微信号是不允许出租的。用户将自己实名登记的微信账号对外出租,可能面临微信账号丢失的风险;微信账号内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等存在丢失或被他人滥用的风险;微信支付账户以及关联银行卡账户资金安全存在巨大风险;微信账号被他人利用从事违法犯罪行为,导致账号主体(用户本人)也可能因此承担法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电话卡不要随便出售
2020年4月,19岁的赵某在微信群中看到了苏某发布的兼职信息,便主动联系苏某,称想赚点零花钱。就这样,苏某带着赵某,前往多家通信运营商办理了10张手机卡。不过,拿到手机卡后,经测试只有6张能正常使用,苏某就以40元一张的价格将6张手机卡收购,随后再以每张80元的价格,将手机卡转卖给温某。
转卖一下钱就翻倍,尝到甜头的赵某继续到处发布小广告、寻找“商机”。警方查明,自今年4月起,赵某疯狂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发布收购手机卡的消息,批量收购、转卖赚差价。截至被抓,赵某共冒用十余人身份办理手机卡20余张,而这些手机卡,大部分都被倒卖给外地诈骗团伙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目前,苏某、赵某和温某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和微信账号一样,电话卡会被诈骗团伙用于电话诈骗,而你有可能成为诈骗团伙的帮凶,一旦手机卡丢失,要及时挂失处理!
警方提示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出租、分租和转让自身名下的通信工具,因出售、出租、分租和转让行为导致被他人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警惕非正规渠道的兼职
近日警方查处的一所诈骗窝点,其成员大多为19到21岁的大学生,他们被日赚300的兼职广告吸引,从事所谓的话务员的工作,冒充蚂蚁微贷和人人贷的客服诱骗别人掉入贷款陷阱。高额的营收让他们深陷其中。目前,这些人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会选择利用空闲时间做兼职,但很多诈骗团伙会打着“电话客服”兼职的名号,吸引大学生。但其工作的实质是电信诈骗。大学生一旦不小心进入将很难逃出。
警方提示
选择兼职时需谨慎,如果真的不小心进入诈骗团伙,一定要迅速地报警,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成为骗子的帮凶。如果被警方查处,则很有可能会作为诈骗团伙成员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谨记“四要,四不要”原则
在上网过程中,切记不要轻易泄露任何个人信息,更不要随意点击打开对方发过来的陌生链接;如果不慎被骗,应第一时间报警,同时注意收集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为警方提供相关破案线索。
1
四要: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 全等级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2
四不要:
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不要相信对方的身份信息
不要轻易的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和加陌生人为好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定要擦亮双眼
在保证自己不交“智商税”同时
也不能成为骗子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