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传宣法治周③|反诈安全小贴士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1419

近几年,校园贷、裸贷等各种不良贷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大学生因此受到伤害。除此以外,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方式也甚嚣尘上,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高校大学生受骗不是简单的高校和公安部门问题,它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大学生避免受到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校园法治宣传教育的普及迫在眉睫。


 反诈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我院开展“传宣法治周”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校园法治宣传教育的普及。


 传媒学院通过一系列法治教育及宣讲活动,广泛在师生当中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与法治意识。202112月,传媒学院邀请安警官到校举办防诈骗安全知识讲座,重点围绕现今社会常见的诈骗手段与套路进行防诈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介绍相关机关对诈骗集团采取的抵制与打击措施,为提高同学们的防诈反诈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反诈安全防范小贴士

 随着当前电信产业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事实上,人们之所以会掉进不法诈骗分子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法律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而我们作为大学生群体,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避免受到诈骗伤害,基本的法律知识以及反诈安全防范知识一定要记牢。快来一起跟随小编的脚步,学习并了解法治安全知识吧!


 一

 高发网络诈骗案件类型有哪些?


 兼职刷单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各种QQ群、微信群、招聘网站或短信息中发布兼职信息,声称招募网络兼职刷单,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当事人上钩,要求事主执行刷单。第一次小额的返利佣金往往会兑现,待当事人刷单金额较大时,就会以系统卡单、错误等理由不予退还本金,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防骗提醒】凡是网上兼职刷单刷信誉的不要相信。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诈骗分子大部分都是打着网络恋情的名义,与事主进行联系,等事主掉入感情陷阱的时候,就会诱导事主进行投资理财。


 【防骗提醒】任何打着网络恋爱名义,进行的投资理财不要相信。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往往以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为噱头,引诱被害人登录或下载虚假贷款网站或 APP,然后仿冒正规贷款平台流程,要求受害人填写相关个人信息,最后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为由,骗取被害人转账汇款。


 【防骗提醒】任何声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风险。

 冒充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联系被害人,谎称是某购物网站、网络店铺或快递物流的客服,在详细报出受害人的个人订单信息后,以能给被害人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要求受害者点击钓鱼链接、微信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等手段,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


 【防骗提醒】凡是退款退税需要先打钱的不要相信。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电话,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称被害人涉嫌洗钱或涉嫌其他犯罪,要求被害人转账销案。后提供所谓“安全账户”,要求被害人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凡是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要求把钱款转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诈骗。


 二

 “五大反诈利器”有哪些?

 国家反诈中心APP

1

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官方手机防骗保护软件,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当用户收到涉诈电话、短信或登录涉诈网址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二是当用户发现涉诈线索时,可以一键举报。三是用户可以通过APP对可疑网友的真实身份、社交账号、交易账号进行涉诈风险验证,大大降低网络交易风险。四是APP每日发布不法分子的最新诈骗手法,剖析典型案例,协助用户学习防骗知识、了解诈骗套路,提升识骗能力。

  【公安机关提醒】国家反诈中心APP您下载了吗?

96110预警劝阻专线

2

96110预警劝阻专线是反诈专用号码,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预警劝阻,发现群众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属于极易受骗的人员,公安机关将通过该专线及时预警劝阻。二是防骗咨询,如果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群众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三是涉诈举报,如果发现涉诈线索,群众可以通过该号码进行举报。

【公安机关提醒】96110是官方预警劝阻专线,如接到“96110”号码来电,说明机主本人或其家人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一定及时接听并耐心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

3

12381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被骗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口第一时间向用户发送预警短信,提示用户可能面临“贷款”“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杀猪盘”等9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情况。

 【公安机关提醒】如果收到来自12381的预警短信,说明很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要保持高度警惕,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谨防上当。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

4

 诈骗分子冒用他人身份开办电话卡严重侵害用户本人合法权益,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一证通查”服务打通了93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相关数据,群众只需要使用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即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询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国移动电话卡数量,专用短信端口10699000将在48小时内向预留手机号反馈结果,真正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卡的统一便捷查询。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

5

为解决群众对于跨行银行卡账户查询的诉求,202112月,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商业银行基于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试点“一键查卡”功能,打造统一查询途径,向公众提供银行卡数量、每张卡的银行名称、借贷记属性、脱敏卡号等信息的查询,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便利公众直接掌握个人名下银行卡信息,强化自身银行卡管理。自“一键查卡”功能试点上线以来,已累计生成超过百万份查询报告。后续随着试点逐步完善、推广,中国银联将不断扩大查卡范围和服务地区,优化查卡功能。

 三

 安全防范注意事项有哪些?


 防范主要分三个阶段:事前防范,事中应对,事后处置。

 一是谨防沦为电诈犯罪的嫌疑人,二是谨防沦为电诈犯罪的“工具人”,三是谨防沦为电诈犯罪的受害人。


 在日常生活中,要牢记“三个不”和“五不要”原则:

 “三个不”:

1

 不轻信

增强警惕性和主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因贪图小利而受到诈骗分子的蛊惑。

2

 不泄露

妥善保管个人金融信息,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不随意转借身份证、银行卡,不随意丢弃刷卡单、取款凭条和信用卡对账单,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网站链接。

3

 不转账

不乱转账,涉及转账至陌生公司、单位、个人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求证。

 “五不要”:

 •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

 •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息的诱惑

 •不要拨打短信息中的陌生电话

 •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


 尽管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牢记法律法规。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也积极地向周围的同学、朋友、亲人做好法治安全宣传,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