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在校团委和学院党总支带领下,传媒学院分团委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依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团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激励青年团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
1月27日,传媒学院分团委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了题为“以青春之名,携星火同行”信仰公开课,邀请了四支重点团队队长作成果分享和经验介绍。传媒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的同学们积极参加,19级团总支书记金宇轩主持了本次信仰公开课。
01 青春向党学史力行
“党的精神谱系艺术化传承”实践团队围绕建党精神、红船精神、苏区精神、红岩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焦裕禄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产出各类融媒体产品。孙之娴同学提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根据党的精神谱系产出海报、漫画、歌曲、文创、视频等等优秀的成果,将这些伟大的精神具象化,更加利于传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知来处方可明去处,党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图鉴”实践团队以一幅党史长卷绘出这百年艰辛、绘出这百年成就、绘出这百年辉煌。触摸历史,走近英雄,倾听那一缕光照在黑暗中的声音。我们要做镜子,将这光芒折射,去照亮更多地方;我们要做扩音筒,将这声音散向更远的地方。朱苑菲同学还细心地为学弟学妹们梳理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与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强调了找到合适选题的重要性。
02 青春助农 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今年全国两会上,青春力量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话题,受到代表委员的热议。对青年而言,基层乡村是历练才智的广阔舞台,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绽放才华的大好机遇。“车到山前,乡村振兴”实践团队经过前期充分的走访调研以及与当地人大主席、副主席等相关人员面对面商讨,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旅结合的策划方案并为车桥镇拍摄宣传片,设计IP形象、明信片、农产品包装以及电商发展策划。罗润琪同学提出要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的默契度,以及与人交往时永远要抱有赤诚之心。当我们发现运用自己所学可以传递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别人的时候,是多么幸运。
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且看风起云涌,且看竹林稻田,且看乡村振兴之未来。
03 青春出彩 匠心之绣
一针一线绣出的是花鸟鱼虫、是锦绣江南、是中国之气质。而苏绣背后蕴藏的则是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难的问题。“智传艺绣”实践团队从中小学苏绣课程的小点出发,发现问题与难处,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根据朱洪仪同学介绍,实践团队为苏绣的传承发扬,制作了主题桌游和H5交互动画,将非遗与其他形式进行新颖的结合,给技艺的传承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能力点与不足点,全面提升自我,这便是社会实践的内涵与意义所在。
以青春之名,携星火同行。青年人当知悉时代背景,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机遇,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勤勉扎实治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