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下午三点,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教师徐倩的“观物取象”个人作品展在传媒学院三楼1+X艺术空间正式开幕,参加本次开幕式的有传媒学院的领导和师生,以及学校艺创处、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等兄弟院系的老师和同学们。本次展览是针对当下处于图像时代意境消解的文化现象,探讨现代科技中新兴媒材重构传统文化意象符号新形式的艺术实验,是其对于徐倩个人近期观念创作的总结与启示。很多师生参观了此次作品展,纷纷表示该展的作品以新颖的形式构建了传统意象叙事,在与观者进行互动后得以升华。
▲展览现场
此次作品展主题“观物取象”取自《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观物取象”是中国美学永恒的命题,所谓“观物”,观的是天地自然之象;所谓“取象”,取的是客观自然经由心灵折射,再想象性模仿而生成之意象。展览中展出的系列作品旨在模拟“观物象,生意象,得心象”这一审美体验,即观众共同参与作品解读创作的过程。
参展作品共7件,采用各式感温材料作为创作媒介,使人与世界万物相互观照而建立起联系,这不仅是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的美学上的探索,更是探讨属于不同观者在时间、空间、温度等条件和维度视角所获取的独特的“象”。作品中无处不在的“象”是通过视觉观察捕捉心灵上产生的感应,是人们无意识行为下偶发艺术的呈现。
作品通过感应设备在不同触发条件下促使控制器随机生成运行轨迹,轨迹运行路线结合热源使画面呈现不同的变色图像来隐喻变幻莫测的“物”与“象”。所以,本次展出的几件作品存在一种双重创作:一是作者在设计作品所创建的物象本身以及赋予作品的意象层面;另一个是来自于观众行为干预下对所见之不同“物象”的凝视、思考与解读,乃至放空。观众面对纷呈各异的物象观,在各自不同语境下视读生成独属于个人观感的“心象”,这一过程像是观众握着无数不同形态的钥匙解锁着“物象”,看似都能开启这被赋予“意象”的加密“物象”,然而获取的却是瞬息万“象”的解读密码。
“象”本身暗含了对于事物的整体形象的观照手法,既有局部之象,又有整体之象。《系辞》同样提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对事物的意象描摹与表现是天人感应的形式之一,人心营构之象与道相通、与情相应、与心相合,由此产生审美意象,蕴含意境之美。作者在试图构建这一虚实相生的语境、情景交融的意境时,尝试着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就像“道”与“器”的矛盾共生关系,“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在建立起这一与宇宙万物产生微弱联结并以此确认自我存在的宏大叙事中,得以窥见种种“物象”中的“温情”。以《充实的边缘》系列作品为例,观众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心境下观看产生的审美体验也是不同的,然而这种富含差异感的审美经验获取,也是创作意义的一部分。
“万物皆有象,唯虚无象”,展览中的作品在试图表现如何留下时空中关于神秘但有序的“虚”的瞬间切片。“虚”代表着主宰宇宙运行万物的隐秘规律,看似随机混乱,无序熵增,实则自有一套精密算法。有人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了秩序的穿插构建,有人则看出一簇永不止息的焰心,也有人看到如世界隐秘联系般的纠缠错乱。“万物本无相,一切皆心生”,7件作品放任观看者用更多的视角来探讨当代艺术语境下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对未来艺术的发展探寻。
作者简介
徐倩,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跨媒体艺术方向研究与教学。
序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薄暮降临时悄然起飞,一种沉思的“情本体”理性,一种温暖的似“西城男孩”的情感,在徐倩的这七件作品中油然而生。脉络清晰的艺术观念呈现,娓娓道来的纯洁情感的注入,攸然而逝中让人深思其艺术的尽头是什么?矩阵重启中尼奥在探寻AI矩阵源头又是什么?我想是“温情”,我们在观看其作品时,眼睛自身并没有被观看到,观看的眼睛从来也不能以一种原初的方式被看到,而只有“温情”能看到我们自己,触摸到人与机器的真实之物。
“观物取象”中的“温情”不是空穴来风,1967年索尔·莱维特会在《观念艺术短论》中说:“观念艺术家希望作品能在思想上吸引观者,通常想减少作品在情感上的吸引力……习惯了表现主义艺术,就会期待有情感冲击……但这种冲击会妨碍观者欣赏观念艺术。”反过来说,给或者使情感服务于观念,会不会使观者更加投入而不是分心走神?这一问题1885年梵高已经回答了,在《吃土豆的人》信中说:“我觉得身着满布尘土、缀有补丁,混合着来自气候、风霜、太阳最微妙色彩的蓝裙和紧身上衣的农家女,比淑女要美。农人穿着粗棉布衣服在田里做活比穿着星期天上教堂的礼服要来得真实。”
——许翔
部分作品展示
▲《象外之象》
▲《众生》
▲《无相 • 有相》
▲《流光》
▲《充实的边缘1》
▲《充实的边缘2》
▲《充实的边缘3》
展览日期:2021/12/22 — 2022/12/28
展览地点:传媒学院三楼1+X艺术空间
协助团队:王峥岩、刘远志、蒋晓菁、张雨舟
鸣 谢:郑 鑫、赵 文、陈颖颖、孙钲皓、汪曦瀚、金 羽、杨朋朋
展览进行中……
欢迎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