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红石榴成长社——赴民族音乐雅会,赏千载传承韵味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4-04-18 浏览次数:10

       为加强各民族团结进步,增强学生对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互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媒学院党委、关工委主办,学生党支部、学工办承办的“红石榴成长社——赴民族音乐雅会,赏千载传承韵味”活动于3月27日在传媒学院资料室开展,传媒学院六十余名同学到场参与。



       乐器是传递民族声音的载体,它承载着各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以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形式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审美享受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特色。



       活动开始进行了竞猜互动小游戏——看图猜乐器,游戏展示了各种乐器的图片,通过让同学们猜乐器的名称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对乐器的认识,更可以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



       笙,是我国很古老的簧管乐器,属于“八音”中的匏类,早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和”(即小笙)的名称的记载。笙是少数民族中传统的乐器,芦笙不响,五谷不长。在滇东北的彝族便有“吹笙劝酒”的习俗,如在滇东北的彝族,姑娘出嫁时,主家要在笙的伴奏下唱酒令歌。男女牵手唱歌跳舞,在吹笙人的引导下,大家依次饮酒,这种热闹欢庆的宴饮场景,正是古代乐舞风气的遗存。音乐学院王紫薇同学进行了演奏,笙乐表演音色悠扬,柔和分满,似清泉生歌,犹奏深情,让传媒的同学们从中感受到笙乐丰富的音色魅力,透亮而清澈的高音、柔和丰满的中音、浑厚低沉的中音,亲身体验到音乐饱满的内涵和情感。



       五弦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来自侗族传统的弹拨乐器——侗琵琶,主要作用是给民歌、戏曲等伴奏。“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民一直以来的理念,所以歌唱成了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方式,除了独树一帜的侗族大歌,琵琶歌也深受侗族人民的喜爱。来自音乐学院的李思睿、冼靖诗同学为现场的同学们带来了琵琶表演,优美婉转的琵琶声音如一缕青烟飘逸温柔,不禁让同学们陶醉其中。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许多古代文人,如孔子、庄子、屈原等,都对古琴怀有深厚的感情,留下了大量关于古琴的诗篇和论述。经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接着音乐学院司雨林同学轻轻扣弦,古琴声宛如春风拂面,仿佛带着清新的花香,萦绕于耳际,如潺潺溪水淡淡荡漾心间,清脆悦耳,深沉悠长。



       二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是胡琴的一种,胡琴的鼻祖是唐代乐器——奚琴。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二胡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样式和音色。在明清时期,二胡已广泛流行于民间,成为当时戏曲、曲艺等表演形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由20世纪二胡名家黄海怀于1959年创作的《赛马》,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酣畅淋漓。最后音乐学院的王尉臣同学进行了二胡演奏,乐声在一节低回的慢板之后,忽又拔高教度,时而低沉浑厚,时而清脆明亮,让传媒的同学们仿佛纵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



       本次“红石榴成长社——赴民族音乐雅会,赏千载传承韵味”是学院积极践行学校“四美四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不同民族音乐的美,更让同学们深入地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促进同学个体的全面发展,引导同学把“民族团结、振兴中华”的意识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之中,唱响民族赞歌,提升民族共同感,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