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NEWS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天地
【青春遇见思政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之技,鼎兴大江图景,意象之艺,焕新中华文明
发布人:mql 发布时间:2023-12-31 浏览次数:10

       何以长江?故土情怀,回忆往昔,直面未来!《何以长江》数字沉浸式展馆,以交互式全景沉浸声画体验,立足南京,对长江流域人文与经济风貌进行了诗意化的描述。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先辈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中闪光点的捕捉与创作,传媒学院录音系20、21、22、23级86位学生,在班主任庄晓霓、景宇阳、张源康、冯曦的带领下,于12月21日在江苏大剧院进行了生动的会课活动,学习了艺术家们利用数字化手段所讲述的“长江故事与风貌”。

       此次数字大展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团队黑弓(BLACKBOW)与国内前沿数字艺术团队麦塔维(MetaWay)共同打造,采用4K交互、Unity 3D、AI、3D Mapping等前沿技术,共创全维度感官互动沉浸体验。展览旨在以“科技美学打造中国文化记忆”、以数字视角构建“未来长江”,用新的技术手段、工具与媒介,去开展当下时代感受长江、想象长江的探索。



同学们在细细体会作品“《2012生成与弥散》- 陈琦;水印木刻版画(数字版);2023”中水形态弥散的规律与其中细节


       《江畔摇篮曲》由MetaWay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共同创作,在场的同学们不但可以聆听到江畔微风轻扫波浪般自然摇曳的音乐,还可以戴上脑电波装置,将聆听时脑电波所反射的波形通过图像呈现并打印出来,作为纪念礼物带走珍藏。



同学们静坐在作品“《江畔摇篮曲》- METAWAY麦塔维(数字设计:陈子建)、彩虹合唱团、金承志;多媒体作品;2023”中,聆听长江


        作品《我从长江来》为三屏影像装置,运用了VR技术,将江水流动、冲刷、奔腾的瞬间进行了捕捉与再现,展现了人们以往看不到的流动中的定格与细节,通过每一帧去重塑时间,讲述生命。



同学们在细细感受作品“《我从长江来》-METAWAY、杨鼎;分屏数字影像;2023“中长江生物的多样性


         作品《隔江同频》汇聚了巴山蜀水间不同民族文化;《长江方言》以麦克风为介,可识别长江流经11个省区市的民族区方言。一句 “长江,你好”转换为当地的 “数字花卉”,落于方言地图的“数字屏”上,绽放着共情的芬芳。





同学们在各个展厅中认真观赏与体会作品


       通过创意、创新与数字技术,《何为长江》将6300多千米的滚滚长江跨越时空,跨越地域,“引” 入25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流”入同学们的感官之中。长江的蔚为壮观与迂回蜿蜒,伟大母亲河的雄奇与浪漫,在数字化语境的浸润下变得更加立体与生动。

       通过观看展览,同学们直观感受到艺术家视角中数字形态下长江文化不断“蝶变”的艺术价值,以及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与艺术带来的生态、经济、产业、社会等多维度价值。数字艺科作品以长江传统文化为媒,利用新的工具与新的艺术视角,为所有观展人带去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与新的惊喜。“何以长江”展览为录音专业同学们在未来跨学科跨专业努力探研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20级录音艺术班长干妮平同学观后认为:“此次何以长江的文化数字展充分让我们感受到长江文明的瑰丽,数字影像赋予展览新的生命力,在炫彩多变,多学科融合的交互装置中,身临其境感受长江的历史与记忆,共情对长江的情怀,我们走近长江,触摸长江,艺术与科技结合造就这场美轮美奂的展览,作为声音专业的同学在展览中也受到良多启发,看到了声音与影像结合更多的可能性,受益匪浅。”